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想法
一场关于家庭教育的交谈:做个不焦虑的家长,培养高逆商的孩子

一场关于家庭教育的交谈:做个不焦虑的家长,培养高逆商的孩子

作者: 早晨的阳光雨露 | 来源:发表于2019-06-21 22:46 被阅读11次

    6月19日,《半月谈》教育公益大讲坛“美妙成长”直播首度开讲,在直播中,新东方创始人、董事长俞敏洪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校共育心理学专家梁晓玲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在直播中,俞敏洪老师从他的成长经历和育儿经验娓娓向我们道来:不焦虑的家长是什么样的。而梁晓玲老师则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出发,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培养出一个高逆商的孩子。

    一、什么是逆商?

    新东方创始人、董事长俞敏洪谈了他三次参考高考经历。前两次高考都失利,第一次英语考试分数33分,第二次55分,第三次顺利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的英语成绩是93分。记得俞老师特别自信且笃定地说了,即使当时他没有顺利考入北京大学,以他的个性和思维方式:他是那种在任何状态下考虑的都是如何比现在的状态更好的人。他想要遇见越来越好的自己的目标,即使当时他没有考上北京大学,他也会成为江苏江阴最为出色的企业家之一。

    “摔倒一万次,第一万零一次站起来,就是成功。”这就是俞老师应对挫折能力,也是他身上呈现出来的一种逆商。

    逆商,用俞老师在《在绝望当中寻找希望》来说,就是在逆境中自我鼓励的一种能力。自我鼓励来自身边人的信任和支持。

    培养孩子的逆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突破困难、失败,并且能看到自己进步的一面。

    二、如何才能培养出高逆商的孩子?

    梁老师在直播中给我们描绘了高逆商的家长画像:不焦虑,懂得给孩子设定未来的目标,给孩子希望;聚焦于未来;聚焦于正面;始终向内求的家长。

    首先,做不焦虑的家长。

    一是用目标导向来引导孩子,充分调动孩子的自我驱动力。

    给孩子定目标,一方面需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当定好目标,中间不管中间失败多少次,只要最终能成功即可;另一方面,目标不要定太多,也不要定得太高,最好是能够达成的,当孩子达到要求后,及时鼓励孩子,并他看到孩子进步,同时也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只要有突破就会驱动孩子在其他方面继续进步,这是自我驱动力量。自我驱动需要来自身边人的鼓励与支持。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俞老师分享他训练儿子打篮球经验:一开始儿子关注的是有多少个球没进,结果有一大半没进,就感到非常受挫。当他转换孩子关注点,给儿子定好目标:进30个3分球,不用管投多少个球,只要有30个3分球投进就可以。当儿子的关注点是投进了多少个,而不去关注多少个没进时,他发现孩子的心态就转变了。训练也自然而然地达到了一个很好的效果!

    二是给孩子希望,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希望是这个时代最珍贵的,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给他们目标,让他们成长。失去一两次机会,不会导致失败,失去前行的动力和精神才会。”

    不要事先有消极假设,如像有些家长总告诉孩子,你要是考不上大学,你的人生就完蛋了之类的话。或觉得失败一次就可能永远失败。

    要允许孩子犯错,不要有完美执念。要给孩子更多的希望,只要认真努力去做了,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坦然去接受。

    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提出,“对待孩子的态度上,要坚持信任、自由与爱同行。”

    健康的亲子关系,信任是第一位的。一旦家长对孩子有充分的信任,孩子也能感受到这种信任,就会更加有自信、更容易与家长袒露心声。

    其次,家长应该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意味着给孩子充分的选择权,倾听孩子的想法,多沟通、多协调,让亲子关系更和谐。

    爱,则是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元素,也是家长对待孩子最重要的态度。但要记住,溺爱不是真正的爱,只是家长控制孩子的欲望。爱应当用合理、适度的方式表达,让孩子可以更为愉快地接受。

    正如最早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儿童教育专家金伯莉·布雷恩所言,“无条件的爱,是在任何时候都愿意理解、倾听、帮助孩子成长,无论他是一岁、三岁、十四岁还是二十岁。”

    只有我们调整对待孩子态度,我们才能更好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三是成长性的心态,与孩子一同成长。

    俞老师说,第三次高考,即使他当时没有考上北京大学,他相信自己也会成为江苏江阴最为出色的企业家之一。梁老师说,她相信俞老师一定可以做得到的,因为俞老师的思维模型就是典型的成长性思维模型。而这种成长性思维模型就是一种成长性心态。

    “每天进步一点点,不用赶上别人,自己比原来更好这件事,比什么都重要。”这种成长性心态不仅对一个人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样对家长也特别重要。

    “情感引导式教育”儿童教育专家金伯莉·布雷恩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曾指出父母管教孩子的两种常见误区:控制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前者的典型表现是命令和威胁,这样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不会有责任感,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放纵自己。后者养育出来的孩子学不会应有的社会规则,孩子长大后缺乏约束和规矩,没有群体的归属感,更容易涉及早孕、帮派和网络成瘾等。这两种父母及其教育出来的孩子相信我们周围都不缺乏鲜活的例子。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俞敏洪老师,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现实人生教案。他是这样想,更重要的是他脚踏实地去践行了。比如他每年坚持读50本书,他这样去做了,同时要求他的孩子也坚持每年去读50本书。他说,每天坚持6点起床,晚上12点以后才休息,我管理着一个大公司和那么多员工都可以坚持读完50本书,读书和学习正是孩子在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我能做得到,他有什么道理做不到。确实,他以身示范这样去做了,他的孩子也同样做到了。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真正分享给孩子的,是人生真正的经验,而不是道听途说的标准。教育更不是我们站在原地,而让孩子往前跑,而是与孩子一起成长。

    四是言传身教,让孩子不仅看到,更知道怎样去做。

    “父母不用教孩子,应对挫折的方式,而是要做给他看。教育孩子,不仅仅靠言传,人格的发展,其实是身教的过程。”

    父母要在困境中给孩子示范如何做,因为逆商是从父母身上传递给孩子的。

    那么,家长如何向孩子示范抗挫折的能力?

    俞老师给到家长建议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先暂停一会,思考如何与孩子一起去解决问题。船长梁晓玲在直播中也提到,不管发生什么,家长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千万别失控!我在听到这一段时,脑中刚好想起一位朋友前一天晚上很焦虑来找我聊她与女儿情况,起因是她上二年级女儿晚上做作业,平时半个小时的作业做了2个小时还没做完,她刚开始是轻声提醒了好多次,可是都不起作用,一着急和不耐烦话就说重了,结果女儿就很委屈地哭了,她更是无比的郁闷。一场陪娃写作业最终以家长和孩子不愉快结束。

    抗挫折实际上就是一个冷静对待的过程。

    家长要孩子自己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其次,聚焦于未来,不纠结过去。

    “教育一定要面向未来,我不去想过去做了什么、丢了什么,而是聚焦于我要做什么,目标是什么。”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就无法教育好孩子。这是我们家长需要调整的认知,一位朋友告诉我她的育儿困惑,她跟孩子有很多的冲突,孩子学习也不主动,成绩也不理想,她想在暑假给孩子报培训班。我建议她有针对性地听听俞老师与梁老师直播,也许会有启发,她直接回了句:“你说一位不爱学习的人又怎么会知道那么多。我也没有时间,也学不来。”

    你看,这是多少家长身上的通病,自己不想改变,也不愿改变,总是以自己文化水不高或忙为借口,停在原地,让孩子拼命往前跑。

    还有一些家长把自己的期望寄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来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事业、梦想,这无疑是在给孩子增加负担。

    优秀的家长是会给孩子聚焦于未来,不纠结于过去,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平等对待孩子,和孩子一同成长。

    再次,聚焦于正面,拉长板补短板。

    在教育当中,要及时调整教育的认知角度。看见孩子闪光点、优点,不断强化和鼓励孩子突破心理障碍的领域,去强化长板,不断突破短板,让木桶可以装下更多的水。

    最后,始终向内求,聚焦我当下能做什么。

    “如果你觉得植物长得不茁壮,那么要调整的不是植物本身,而是生态环境,教育也是如此。”要始终向内求,聚焦于当下我能做什么。

    金伯莉·布雷恩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指出,父母对孩子真正无条件的爱,意味着你不会忽略父母这份最重要的工作,愿意为之学习和改变。

    所以,当你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觉得不舒服或困境时,一定是你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需要调整啦,这个时候就需要及时调整你的教育认知视角,多去学习,从改变自己、改善和孩子的关系开始,你会惊奇的发现你的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成为越来越好的自己。

    附:培养高情商孩子思维导图

    一场关于家庭教育的交谈:做个不焦虑的家长,培养高逆商的孩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场关于家庭教育的交谈:做个不焦虑的家长,培养高逆商的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sp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