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习惯二 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假如,自己的生命已经结束。你希望在家人心里,同事心里,朋友心里是怎样的形象。
通过这样以终为始的方式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找到自己的价值观。做任何事都以个人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观来决定一切。
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以价值观为行动准则。遇到困境,抛开一切环境和情绪的影响,以自己的价值观为目标,砥砺前行。
安全感,代表价值观、认同、情感的归属、自尊自重与拥有个人的基本能力。
安全感与明确的人生方向可以带来真正的智慧,智慧则能激发力量。力量弱,你就是别人手中的提线木偶,事事由人。力量强,你就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价值观行事,不受外人和外界的干扰。才能越来越靠近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个核心区。
核心区越大,影响圈也就越大。也就能提高产能和产出。提高在生活各领域的效能。
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中心,分以下几种。
以配偶为中心:很多以配偶为中心的家庭,最后婚姻家庭都走向破裂。唯一的原因就是情感过度依赖。
以家庭为中心:家的确带来爱与被爱、同甘共苦以及归属的感觉,但过分重视家庭,反而有害家庭生活。
这种现象注意体现在教育孩子身上。对孩子的教育,无论是下意识地大喊或训斥,还是反应过度进而粗暴惩罚。结果要么导致子女更为依赖,要么导致子女变得叛逆。
以金钱为中心:谁也无法否认金钱的重要性,经济上的安全感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
经济安全感得不到满足,其他需要便难以实现。
以工作为中心:只知埋头苦干的“工作狂”,即使牺牲健康、婚姻、家庭与人际关系也在所不惜。他的生命价值只在于他的职业或工作——医生、作家或演员……因此,一旦失去工作,他的人生就失去了意义。
以名利为中心:许多人深受占有欲驱使,不仅一心追求无形的名,还追逐汽车、豪宅等有形物质的利。他们靠名利肯定自我,名利就是他们生命唯一的目标。
以享乐为中心:也有人把与名利紧密相关的享乐当成生活的中心。适度娱乐可使人身心舒畅,有利于家庭及其他人际关系的改善。长期沉溺于此,就会以是否能够享乐来评价一切。
以敌人或朋友为中心:以朋友为中心和以配偶为中心类似,都是感情上过分依赖某个人,因此也容易出现“需要—冲突”的恶性循环和不良后果。
以朋友或敌人为中心的人没有内在的安全感,自我价值变化无常,受制于他人的情绪和行为;人生方向也取决于他人的回应,时时揣摩如何反击;很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以宗教为中心:宗教并不能长期为人指引人生方向。真正的以宗教为中心的人把宗教当作目标,而不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虽然宗教宣称能通过教导赐人力量,并不能断言自己就是力量本身。
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人自私自利,与多数人的价值观背道而驰。狭隘的自我中心观会使人缺乏安全感和人生方向,也不会有智慧及行动力量。
人到底应该以什么为中心?
以原则为中心。原则是恒久不变、历久弥新的,不像其他中心那样多变,所以值得信赖。可以给我们高度的安全感。
我们对正确原则的认识和理解受限于我们对自己和世界本质的了解。因此,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学得越多,就越能以正确的视角更清楚地观察世界。原则不会改变,但我们对原则的理解可以改变。
运用想象力来挖掘内心深处真正的价值观,虽然技巧各异,但效果相同。这就是心灵演练。
遇见了自己感觉不理想的现象,想想自己的目的,想想自己的初心。脑海里设想一下细节,运用想象力做心里演练。改变心态和应对方法,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经验:以终为始,就是先制定人生目标,找到自己的价值观。以原则为中心,实现自我领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