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午后,女儿忽而问我:“妈妈你最害怕什么?”“害怕无意义。”回想当时,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她似乎有些意外,追问:“你不怕孤单吗?”
“孤单?孤单有时是可以享受的。”
“好的吧…其实我说的孤单不是一个人。比如,很多人在一起,却觉得孤单。”
“你说的是,会有这种感觉。孤单比较外显,但寂寞主要是一种感受。你说的也许是寂寞,例如没有共同语言或希望被理解而不得。”“哦我好像明白了。”“怎么了?有什么要谈谈吗?”“没有,就是好奇。”
女儿的不追问让我有空开始琢磨“孤单”与“寂寞”。是的,我怕“无意义”我没有怕过孤单,哪怕是独行在夜路上。
前天夜里回家,坐进车里,不知怎么就想起一个电影片段:司机车后座坐起一个鬼魂…我心里一紧,想到一个人未知的何止是将来,还有背后那一片空间。如果鬼魂果真存在,身边的空间里应该比比皆是,不过偶尔有一两只特殊原因现身罢了。如若它们来找我,也许是有了难处。
开车回家。
至于寂寞,我理解为内心的感受。这种感受于我也并不熟悉,我一直️有思考的方向。但看看汉语解释,我想曾经有过一个时期,我是有点接近这种感觉。
图片发自网络虽不至于无物,但那时确实是有点空虚的吧?是连续思考,让我从安逸节奏中挣扎出来。这样说好像有点否认过去,并不是,我正是因为过去的觉察,才发现今天的自己。一个对家庭、社会有贡献的人,却感觉到意义缺失?(意义缺失,这是我以后对过去那段日子的总结)
我从来不认为,有什么天生闲不住或固定属于怎样生活的人。人生的道路不尽相同,各有各的选择。曾经,自己也以为需要过一种闲来翻翻书的日子。只是后来,我发现自己重复在不用思考出门左转的路上,我总被以关心的名义告知少操心,我总被家长里短围绕。我开始在孩子、美食、购物的话题中感到索然无味,并且自问“为什么?难道我以后会一直这样下去吗?”“看似很安逸、幸福,于是我就一直这样直到老去吗?”种种问号充斥脑海,被这些问题压的心事重重、睡不好、浑身疲惫,这并不是生于忧患,只是总觉得眼下生活太白,该再做点什么。
具体什么时间接触到这本书已经不记得,但无论何时,说起这段过往,它都是我故事里的最佳配角《追寻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它说清了我模糊的感觉。
当我的节奏由闲适转为充实,当我的时间偶尔会稍显紧张,当我开始奔波在成长的路上,当我挣扎着从舒适区走出一步,原来是这么不一样。
追求幸福并不是人生意义的全部,幸福意味着获得,而有意义很多时候意味着付出,甚至苦难,也许并不快乐,但是有意义,也就可以给幸福足够的理由。这种感觉,我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