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坚持分享第2156天 20230203
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相处方式。对于我家孩子,这个寒假自我感觉,和他的相处有了不同的变化。
比如对待孩子的情绪,现在的我能够直接点出来。当然点出来的时机不是在事情的当下,而是在事情发生的短期内,孩子的情绪相对好的时候。这个时候,事情还没走远,孩子的情绪可以很快溯源。我会瞅准时机快速回看事件,孩子迅速觉察那时候的情绪。然后我说我的感受词,他说他的体验。两相对应后,孩子看到我对他情绪的理解。在同频中,孩子自然就能接受我对他情绪感受之后的再“表达”,这时候有很多话孩子就能听进去了。所谓的敏感期,其实很多时候是父母的过分小心吧。的确,和长大的孩子相处时,在某些时刻必须过分小心。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可以大着胆子学习不一样的相处方式,在尝试中发现其实孩子还是挺善解人意的。
再比如有些事情我是可以提出建议的。假期中孩子老师留的作业完成之后,按说就要好好过寒假,轻松自在的过新年啦,可是老师又布置一项作业,这让孩子有些不悦。先同频孩子的不愿,肯定孩子前段的付出,让孩子好好过新年。几天下来,离开学的日子渐近,我提醒孩子,开学之后如果啥也不写,大眼瞪小眼儿,会是什么感觉?孩子说老师新布置的作业虽然可以拿到学校做,但在开学前还是要做一些,见到老师才能说得过去吧。我很快的回应,当然是的。大孩子好像都不太喜欢家长指导自己,即使知道家长说的对也会反着做。但给孩子缓冲的时间,理解孩子后,我们家长在孩子面前好像就可以使用更多的话语权了。不过这些时刻我一般不用,因为我知道贪多嚼不烂,贪多事情会弄砸。何况我也不想让孩子成为妈宝男。
每一天都可以是新的,因为每一天都不一样。在新的一天里,用新的方式和孩子相处,就会创造新的体验。新的体验有时候会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或好或坏。但经过反思调整之后的故事,总是能更加贴近孩子。母子是不变的,但相处关系却是万变的。在相处中,用心经营,才能持续为孩子的将来助力。
做成长型的父母,太重要了。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