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毒品、思考、奖励

毒品、思考、奖励

作者: 黑页饮马槽 | 来源:发表于2018-03-14 21:36 被阅读0次

    毒品的话题历来沉重,谈及毒品,必然会牵扯到各种令人不快的事情。

    4000年前的两河流域便有种植罂粟的传统,1804年德国药剂师从罂粟中提取出了“吗啡”,1897年拜尔药业推出一款替代吗啡的新药——海洛因。

    自毒品出现后,在战争中大放异彩。因为可以保持士兵亢奋的精神状态并抑制疼痛。美国国防部估计,1968年第一批派驻越南的美军有一半服用过毒品,1970年这个比例就已经上升到60%了,1973年美军撤军的时候,已经有70%的士兵服用过毒品。一个士兵的医疗包标配就是24片含可待因的止疼药跟6丸冰毒。即,毒品成为那些战场上的士兵们的必备品。

    曾有越战老兵回忆,在那些日子里,每天在杀戮、死亡、恐惧、痛苦等高压情绪下生活,毒品成为了唯一的快乐源泉。

    然而,现代社会毒品远离90%以上的人群,大多数人是接触不到毒品的。那么对于毒品的认知意义在于什么?在于对自我奖励机制的理解。

    毒品之所以能够让人产生快感,简单理解是:毒品的化学成分通过一些过程刺激脑垂体,分泌令人感到快乐的多巴胺。多巴胺就是人做对一件事时,自己给自己的一个奖励,让自己开心一下。

    毒品的强大之处就在于,不再需要外源性的刺激。什么也不需要做,通过简单的吸食或注射,改变内源性的奖励规则,欺骗身体给出奖励。长期沉迷于此的最大问题是,大脑对于这种改变奖励机制的行为做出自适应的调整,自身会大幅度减少奖励。因此,当成瘾后不再吸食毒品,缺少多巴胺帮助的身体会感到极度痛苦。

    除了毒品,打游戏、写出一篇文章、获得奖项、领到工资等令人产生愉悦、快乐、成就感的事情都属于外源性刺激。即,通过达成一些条件,脑垂体分泌多巴胺,对自己进行奖励。然而,外源性刺激通常是变动的,同样的达成条件,重复多了就不再快乐。

    每月1万元的工资,工作久了,这一万元已经成为潜意识中“约定俗成”的部分。此时,每次发工资时,便不会再感受到强烈的愉悦。有一天,工资发了1万元,额外又有1万元奖金,脑垂体便开始分泌多巴胺。即,人体会适应规律性的外源性刺激。

    当我们理解了这种奖励机制,便可以进行自我设计,或者说可以一定程度上对自身成就性的奖励进行安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毒品、思考、奖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vq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