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倘若没有梦想,那是非常可怕的。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写过《我的理想》这样一篇命题作文。那时候,稚嫩的我们总会自豪而骄傲地写下自己的理想,其实都是一些现在看来遥不可及的梦想。而绝大部分孩子在落笔的时候,从未想过自己给自己设定的梦想,有无实现的可能。
时光流逝,在现实的打磨下,理想和梦想常常渐行渐远,慢慢变成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我们,逐渐选择了那些我们跳起来能够摸到、前进能追到的目标。日子悠忽,在生活和现实的无情敲打和磨炼下,梦想,切切实实地变成了遥不可及的存在,被封存在记忆的深处,连萌芽的机会也没有了。
然而,我仍然愿意相信,即便被封存在记忆深处的梦想,仍旧还在那里,它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现实。在偶尔看到那些正处青春靓丽的年轻人侃侃而谈自己关于人生规划时脸上的激情和憧憬,它便会像精灵一般重新跳进脑海中。
梦想,总是愿意和年轻、活力伴随在一起,因为年轻,所以才有不竭向前的动力和勇于冲锋的斗志以及源源不断的精力.每当这个时候,我便能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是何等平庸,当自己的同龄人都在朝着梦想前进和攀援的时候,我却深藏梦想,蝇营狗苟地活着。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工作中感到累,我想多数是因为我们正从事着一份我们并不是很热爱的工作,这份工作,仅仅能够让我们赖以生存和养家糊口,却让我们无法使用自己的热爱去参与其中。
但真正追逐梦想的过程,就宛如一个人在走一条黑暗漫长的隧道,多少次跌倒又爬起,经历了多少个暗无天日的黑夜与白天。但现实的生活中,总有一些特立独行的人们,尽管坚持梦想并不容易,途中总会发生许多事情让人不得不放弃,人们往往认为他们疯狂、有病、自讨苦吃。但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即便南墙撞破也坚持自己的梦想走到底,支撑他们走到底的动力,一定是不远的远方,充满了希冀。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曾说:只要是大方向是对的,不是死胡同,你只要坚持下去,就会达到光明的彼岸的。
为了梦想身体力行的袁隆平,为证明水稻的杂交优势是可以被人工利用的,从1964年的夏天,开始了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水稻株”的行动,从理论上来说,找到“天然的雄性不育水稻”的概率是五万分之一,也就是说要通过仔细观察50000株水稻才有可能找到一株。他每天吃完早饭,就带着水壶和馒头,下田寻找,手拿着5倍放大镜,对着稻株一株一株查看,每天要一直找到下午四五点才肯收工。头顶烈日,脚踩泥水,常常中暑虚脱、皮肤溃烂,加上饮食不规律,他还得了肠胃病。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没放弃寻找。皇天不负有心人,历时半个月,经历了对近14万棵稻株的观察后,袁隆平终于找到了第一株!这项单调异常的工作,袁隆平整整坚持了两年,在观察了几十万株水稻后,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水稻。这以后的六年时间里,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在田间地头不断地进行播种实验,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在1973年获得成功,实现了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的目标,实现了杂交水稻亩产的历史性突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一种梦想都值得被尊重。所谓的坚持梦想,没有什么值得不值得,只有愿意不愿意。远方不远,步履不停。
![](https://img.haomeiwen.com/i28638179/0ca2162751ea29c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