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一趟只有去,没有回的列车。
前几天高考成绩出来了,迫不及待的去问妹妹考了多少分,中午发的消息她到下午才回复,我便预料到或许结果不尽人意。她没告诉我考了多少分,只是简单的说了句:她想回去复读。
看到复读二字,一阵慌乱。或许是目睹了太多心酸与不堪,疯狂想要阻止她复读。当她告诉我她差二本线一分的时候,酝酿已久的长篇大论戛然而止。
没有安慰也不想安慰,总觉得说什么都很无力。我估计她的内心,除了难过更多的是纠结,无比纠结,在复读与妥协之间反复挣扎。
要是有人能替我做决定就好了仍旧记得刚考完,她兴冲冲的对我说:觉得考得还不错,除了数学有点难。然后便开始大张旗鼓的计划着暑假生活。现在,她给我说:没想到英语那么低。
现实与理想终归是有一定差距的,看着曾经美好的幻想就这样碎了一地,想捡,又不想捡。
她说她觉得九月到六月很快就过了,想再尝试一年。真的很快就过了吗?想起今年一月压力太大直接请假回家,在电话里寻求我帮助的她,我陷入了怀疑。想到差一分的尴尬与不甘心,那种无力感便开始翻涌。
认真的谈论了复读的利弊以及两种选择的可能性,给她分析了现状,最后也只能对她说:你要自己好好考虑清楚。
仁慈一点的话好像应该加一句:无论你做什么选择,我都支持你。但是我没有,最近听到太多这样的话了,不禁显得有点麻木。
那一瞬间我发现很多路真的只能自己一个人走,从来没有人能够替你做出选择。哪怕,是最亲最爱的人。要是有人能替我做决定就好了
最近在准备转专业的事情,弃理从文确实不算小事,甚至可以说是一件改变人生方向的大事。我听到了无数错综复杂的建议,由于角度身份的不同,每个人对我说的话都不一样,但又有一个共同点,从来没有人可以直接告诉我,我该怎么选择。
就连轮番找我谈话的系主任和班主任,也并没有告诉我:要留在现专业,留在生化学院。我曾肤浅的认为他们会想方设法告诉我现专业有多好,洗脑似的让我留下来。未曾想到他们也只是客观的给我分析了文科专业的局限,以及我即将面对的困难,让我考虑清楚。
刚开始觉得讶异,毕竟我们学院每年转走的人不在少数,极力劝退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经过妹妹之后,突然懂了。即使想过劝退大概也被我那非转不可的坚决给活生生憋回去了吧。
在很多重大选择面前,任何人都没有话语权。他们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多的让我知道未来的路是什么样,或者给我提供一条在他们看来更为优良的建议。再不然就是对眼前这个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中,未曾经受过社会毒打的狂妄女孩泼一盆冷水。至于最后怎么选择,全看我自己。
要是有人能替我做决定就好了前段时间和一个纠结转专业的朋友讨论起,她说很希望有哥哥姐姐能够站出来帮助她。我说没人能帮你做决定,最后还是得看你自己。就好像有人对我说:你不是有谁谁谁嘛,他怎么不来帮你;你的谁谁谁不是做什么的嘛,难道他不能给你建议吗?纵使身边有再多人,或许建议,或许指导,可是决定权最终不也掌握在自己手中吗。
我觉得最无奈的事大概就是:很多人生中相对重要的选择偏偏发生在二十岁左右这个不谙世事的年纪,比如是否要复读,比如选择什么专业,又比如,是否考研。哪怕平时再怎么勇敢冲动,到了这个时候也变得谨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就错了,更怕未来的我,会埋怨现在的自己。可是,又有什么是绝对正确的呢。
前段时间屡屡受挫,某一瞬间甚至觉得生活糟糕透了,于是突然陷入了自我怀疑。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也什么都做不了。一直很坚定的转专业也没有那么笃定了,突然没有信心去走好接下来的路。
于是我三番五次陷入了纠结,直到转专业通知下来了,我也没有考虑好。后来我做了一件特别幼稚的事,我试图让我父母替我做决定。
第一次和她们说想转专业的时候,她们很意外也不赞同,而我当时抱着满腔热血,固执得差点在电话里吵起来。后来似乎再也没提,到了真正该做决定的时候,我又想到她们了。到底是我没有一意孤行的勇气,还是真的不想让她们为我担忧,可能前者多一点吧。分析利弊之后,她们对我说的话同样是:未来的路是你自己走,你自己考虑清楚。
突然发现,当我离开父母,踏入大学校园的时候,便已经开始自己做决定,自己面对一切。一路跌跌撞撞,在不断试错中缓缓向前。我遇到了很多极好的人,她们总会在我犯错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拉我一把。但是很多时候,成长的路上又只能是我自己一个人。
妹妹纠结是否复读,我纠结是否转专业,最终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想到这里,不知不觉已经有了答案。
人生这趟旅程,可以犯错,可以走去岔路,但别忘了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和一定要见到的人。
《千与千寻》中,白龙最后对千寻说:“我只能送你到这里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记得不要回头。”
要是有人能替我做决定就好了陌离想对自己说:“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成长的路上,很多时候只能是自己一个人。倘若能遇到乐意目睹成长的人,是否也是极大的幸运。
我不知道自己将去何方,但我已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