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寻一场古诗词里的饕餮盛宴(下)

寻一场古诗词里的饕餮盛宴(下)

作者: 苏年_9d65 | 来源:发表于2020-06-06 00:13 被阅读0次

    猪肉。

    今天,再来说道说道着猪肉。去年由于非洲猪瘟的原因,各地的生猪好多遭到了灭顶之灾,而这也苦了广大的消费者们。猪肉价格猛涨,人们都讲,家里都快吃不起猪肉了。

    讲起猪肉,就不得不提苏东坡。我们的这位东坡大文豪,是出了名的美食家。人家能吃、爱吃、还会吃,词里写吃的,自己做吃的,一不小心就创造个东坡肉出来,流传至今,一时兴起就写首《猪肉颂》出来,被奉为描写猪肉的经典作品。《猪肉颂》中云:“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看完这首诗,给我的感受就是苏东坡好生自在,喜欢吃猪肉到吃撑也不要别人管的地步,俨然是一个十足的吃货嘛。当然,美食家苏东坡也不是浪得虚名的,人家在美食方面还是有很大造诣和贡献的,这不,东坡肉就是他发明的。要说东坡肉的来历,还得从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说起。当时太湖泛滥、百姓庄稼被淹,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帮助百姓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百姓听说苏轼喜欢吃猪肉,为了报答他,便给他送来了猪肉。苏轼收到后,指点家人将猪肉切块,做成红烧肉,肥而不腻,鲜香美糯,送回给抗灾的百姓们吃,大家吃后无不感动,亲切的将这肉称作了“东坡肉”。

    透过人们对猪肉的喜爱,可以看到先民农耕文化的缩影。由于猪不适合游牧迁徙,所以养猪并不适于北方的游牧民族,而在农耕经济发达的古代社会,居住地稳定,小农经济高度繁荣,养猪就成为了先民比较方便的获取肉的来源。又因为礼治秩序的约束,人们无法觊觎牛肉、羊肉,猪肉就是普通百姓们为数不多的可以食用的肉类。除了灾荒战乱的年代,养猪一部分用来卖,一部分自己吃,是大部分农家比较稳定可靠的一笔收益。养猪吃猪肉的习惯,也自从野猪被驯化的那一天开始,就与我们华夏的农耕文明,相依相存,绵延发展至今。

    古诗词里涵盖的食物还有很多,我无法一一详尽,但这确实是我回顾历史,获取古代先民饮食习惯和日常生活最好的一种方式。通过对以往古诗词中食物的回忆和筛选,以此来拼凑起一桌跨越千年的“满汉全席”,无论是寻常百姓家的野菜、胡饼,还是王公贵族、文人墨客喜爱的松江鲈鱼、山珍海味,又或是天下人同食的豆腐、猪肉,依次登场,给我们展现出一场先民无与伦比的饕餮盛宴。而在这场筵席的背后,是对我国先民饮食文化的探寻,是对先民生活状态、各地风土人情的一次透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山也好,靠水吃水也好,都不外乎是为了吃,为了生存。由此在华夏大地上每时每刻上演着的围绕吃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连同那跨越千年的历史,共同构筑起了璀璨夺目的华夏饮食文化,也最有能量地诠释出“民以食为天”的真正内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一场古诗词里的饕餮盛宴(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xt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