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名
写在前面:
和很多大学生一样,在大三期间,我就开始思考起了未来,是就业or考研or留学?留学自然首先被排除了,money 和本科院校都无法满足我留学的要求,就业也在思考之后pass掉了,因为不清楚自己能胜任什么工作,说白了,就是不愿在对什么都懵懂无知的情况下踏入社会,我担心过早的被动成长,会让我失去改变的勇气。
是的,我决定考研。
从下决心那一刻起,我就开始了漫长又煎熬的准备,所幸,在魔幻的2020年,我成功上岸。
在备考的过程中,曾有过些许感慨和心得,也非常幸运得到目标大学同系前辈的耐心解答和安慰。我从来不是别人家的孩子,也不足够聪明,但好在,我足够勤奋,也足够耐心,在这场漫长的厮杀中,身心俱疲地获得了小小的胜利。
我登上了一个小小的山顶,我相信,我能登上更高的那个。
希望你也是。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地分享,每一个字都是我自己的主观想法,我不希望我的态度和想法影响你的思考和选择,我只希望这些文字能给你一些启迪。
选择专业
我大学本科读的是商务英语,算是英语专业,我选择专业的标准比较随性,喜欢>难度>就业,这三方面是我选择专业时所考虑的因素(其实我只遵循了第一个因素)。
基于我现在的人生观,让自己快乐比什么都重要,而我喜欢的事物能带给我快乐,所以我选择我喜欢的。另一方面,难度问题难以衡量,难度通常和试卷难度、报录比以及城市等级等等因素有关,所以选择专业时,我没在意难度问题,因为我在择校上把难度降低了一部分(后面会讲到)。
最后就业问题更是一门玄学,我对就业基本就一种态度——随缘。
所以,最终,我决定报考英美文学专业,也算是英语专业的范畴,基本不算跨专业。
选择学校
学校的选择花费我了巨大的心血,因为我并没有特别向往的大学。基本上,我把A区所有的学校了解了一遍,和许多心怀壮志的人一样,一开始我一心想选择一所985高校,咨询了比较信任的老师,老师给出建议说不建议冒险报考985类学校。
那一段时间,我无时无刻抱着电脑,刷各钟学校的研究生院,疯狂地向身边的朋友以及过往同系的师姐寻求建议,其中一位往年调剂成功的师姐给我打了电话,说了和老师同样的话。
然后我便开始沉下心来静静地思考,不是思考身边人给出的建议,而是思考自己内心的想法。
在这里,我特别想强调的一点就是,无论是谁,父母、好友、老师还是另一半,都无法为你的成功做出保证,都无法为你的选择负责。所以,无论最终做出什么决定,我都希望这个决定是你摒弃所有的声音,在综合自己现有实力的基础之上,冷静慎重地做出来的。
记住,你的人生只能由你自己负责。
扯远了,回来。在认清自己现有的实力之后,我给了自己一个定位——一般水平,对,就是一般水平,既不出类拔萃,也不是一塌糊涂,我只是平平无奇。认清自己之后,选择范围就大大缩减了,985不选,目标专业排名很考前的学校不选,一线城市不选,于是,我选择了南方二线城市的一所工科类211。
另外,有强烈名校情结和有心仪学校的童鞋,如果目标十分坚定,也充分了解了自己和目标院校,那就放手去干吧,拼一个不后悔。
不过,我想对许许多多像我一样各个方面都十分普通的人说,一步登天太难,先登半步也未尝不可。
收集信息资料
写在前面,购买资料时一定要仔细仔细再仔细。
收集:
1.学校研究生院,院系的官网,研招网。这几个一般是搜集目标专业基本信息的,包括招生目录,报录比,甚至还有的学校公布真题。
2.考研帮,百度贴吧,微博超话或者官微。这几个一般来寻找研友,前辈和购买专业课书籍和真题,在这里可以找到经验贴,目标院校的前辈,或者研友。
(最好的是找到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前辈。可以通过考研帮,百度贴吧,微博,甚至动员一切你可以动员的同学朋友来寻找,如果找到,请一定要礼貌,其次就是不要问一些可以在学校官网可以查到的问题,这样会浪费彼此的时间。)
掌握一手信息在备考中十分重要,我有两种方法。
其一便是刷考研帮和考研群,切记不要在刷app上浪费时间,刷的时候只看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其他插科打诨的话一律不看。
其二,和研友及时交流,这个研友不一定是考相同院校相同专业的人,很多专业其实信息是共通的,比如我虽然考文学,但我初始需要考翻译,而翻译是我的弱项,这时候我就和考翻硕的同学多加交流,一些翻译的素材和方法都可以从中学到。
收集信息这件事贯穿备考始末,备考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你需要了解目标专业的发展趋势,目标院校出题的特点和趋势,还要了解政治热点和时事。总之,知识面尽可能地扩大再扩大,专业课学习尽可能地加深再加深。
制定计划
我始终相信做好计划并严格执行的人已经在这场比赛中遥遥领先,一份合理的计划会让复习事半功倍,相信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记住,备考期间智能手机和懒散的朋友都是大忌。
关于计划,考试要考的每个科目我都做了计划,包括政治。首先是长期计划,我分为一轮二轮和三轮复习.
1.一轮复习三个月,时间最长,仔仔细细研读一遍参考书,配合收集到的各类资料和市面上的辅导书籍,文科类的知识比较繁杂,这时候就要做笔记,不要想着以后做,一轮复习就要做,做得越详细越好,笔记可以根据参考书目录来做,适当补充其他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不要懒,亲自写在笔记本上,其实对文科生来说,从一开始复习就可以开始背诵了,前期每天抽出两个小时背一下当天所做的笔记,留有印象即可。(理科我不清楚,在此就不做介绍了)
2.第二轮复习,看第二遍参考书,以及做市面上各类题,别慌做真题,会被打击到弃考,做完一遍甚至两遍市面上的题之后,再去做学校真题,建议闭卷做,每天各科一套(政治除外),做完当天就要修改订正,不会的立刻着手问同学问老师问学姐,总结易错点和不足之处,第二天做真题时就要避开这些曾经犯过的错误。我个人建议在11月份之前做完一遍真题(文科),把所有考点从书中找出来,标记好,找出高频考点和生僻考点,考前就可以疯狂背诵了。
3.第三轮复习,这时候距离考试不到一个月了,各科的重难点都已经梳理出来了,备考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你会发现身边有人每天只睡4小时,你也会发现有人崩溃哭泣,但这都与你无关,记住,与你无关,你眼里只能有你的计划,以及每天都要完成它。第三轮就是疯狂背诵记忆东西的时候,练题已经最容易提分的办法了,背诵才是(前提是你之前就把题练得差不多了)。
以上都是大计划,我还有小计划。
小计划就是每个月每个星期每天的学习计划,这个太过详细,没办法一一列举,但每天每门课程都要照顾到,时间分配按照占分比来,比如政治和英语都是100分,专业课都是150,那么一天之中,专业课的学习要多于政治和英语,而就难度而言,英语的学习时间要多于政治。
关于政治
政治属于必考科目,各个专业也比较统一,所以在这里我单独说一下,我政治考了70,不算很高,但也很满足了。
一开始我买了肖的几本书,没有买全家桶,实际上为了更好地听徐涛的全程课,我没有看肖的书,而是又买了徐涛的黄皮书,搭配他的课学的。政治课我只听了徐涛的全程课,其他老师没听过,涛涛的课比较有趣,浅显易懂,个人比较推荐。
在听课过程中,肖的一千题也要跟着做,但一千题中有很多都是肖自己书中的基础知识点,我没怎看,只是简单做了做,不会的看了答案。个人建议政治前期只跟着一位老师的课就可以,多了也看不过来,看了也浪费时间,有那时间多看看英语和专业课不好吗?
到了后期,也就是11月份,重点就可以转移到政治大题上来了,这时候市面上会有很多模拟题,要是有时间,都可以搜罗起来练练选择,大题不建议练,因为练了也白练,等肖四和肖八出来,疯狂背诵里面的所有大题就行了,肖的大题还是压得比较准的。
关于心态
1.耐心恒心信心,请牢记。
2.不要攀比,比学习进度,比学校,比学习时间,比谁起的更早,比谁睡得更晚。
要知道,充分的休息是确保完成计划的前提,在考研备考中,效率要远远比时长重要得多。另外,每个人情况不同,计划进度和学习方法各不相同,我希望大家都能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找到自己的方法,有自己的学习节奏,不要轻易被身边人影响。
3.试着享受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把功利心放在第一位。
很多人在备考中会有很大的功利心,学习完一个新知识点,就想着立刻能见成效,而实际情况往往相反,这时候人就会变得焦虑,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导致最后的失败。所以,在备考过程中,不要去想着立竿见影,静下心,带着认识新朋友的好奇去了解你笔下的知识。或许是喜欢文学的缘故,我常常会想,我读的书是过去伟大的作家或者学者耗尽半生心血得来的,而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坐在教室静静地学习它们,这样的机会怎能不好好珍惜?
这话太感性,但我觉得对任何专业都是适用的,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不要只看到眼前的枯燥和煎熬,试着体会一下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关于成败
考研就是一场考试,失败了就是失败了,无可辩驳。
但有人习惯用考试失败来否定自己半年来的学习与付出,这有点偏颇。如果这半年的备考经历,你所看到的仅仅是成绩的话,那才是真正的一无所获。考研不只是考验知识,还考验心态,考验情商,考验体力,考验眼界,所以它带给你的成长不是只有一张通知书这么简单,这么说,很多人或许不理解,觉得我在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来忽悠人,我只能说,个中滋味和收获只能自己去体会。
比成败更重要的是生活,想好了怎么活,你就知道如何看待成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