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想过,在林黛玉进贾府前,贾宝玉和丫鬟们的相处方式是什么?
贾宝玉小的时候,有个怪癖,就是喜欢吃女孩子的口红。无论是已经抹在嘴上的,还是放在盒子里的。
但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这种行为已经收敛很多了。
文中贾宝玉某次想吃,被湘云打掉了。另一次想吃鸳鸯嘴上的,直接被鸳鸯叫来袭人婉拒了。
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六岁。贾宝玉七岁。
那么在贾宝玉七岁之前,在喜欢吃口红的年龄。他吃的是哪些人的口红啊!
其实就是在贾母、王夫人身边伺候的那些大丫鬟们的口红。
鸳鸯给出过名单。
袭人、琥珀、素云、紫鹃、彩霞、玉钏儿、麝月、翠墨,翠缕、可人、金钏、茜雪。
这些跟着主子伺候的大丫鬟们。她们地位高,同时年龄也大。
袭人刚出场的时候,曾经和贾宝玉说我姨表妹十七岁。
第七十回里,商量发放大丫鬟,名单为:鸳鸯、琥珀、彩云。其余年纪未足。
晴雯死的时候刚好十六岁。
如果十六岁到了该放出的年龄,在假定王夫人不知道贾母内定了晴雯做姨娘的情况下,晴雯的去留应该此时应该会商量下。
所以鸳鸯、琥珀、彩云、袭人这一档丫鬟的年龄应该是在十七岁以及往上了。
然后贾宝玉和晴雯同龄,比林黛玉大一岁,应该是在十六岁。
金钏儿有个妹妹也在王夫人处当班,为二等丫鬟,年龄和晴雯差不多。
也就是说金钏儿的年龄应该是比贾宝玉至少大二三岁,甚至更多。
王夫人对贾宝玉的教育书中有一个词,叫溺爱。
当然不止王夫人,贾母也溺爱。
翻译一下什么叫溺爱啊。
当小时候的贾宝玉,要吃金钏儿嘴上的口红时候,贾母、王夫人并不会去阻止贾宝玉。
而是笑嘻嘻的。“金钏儿,你别动。别摔着小主子。让他吃。”
贾宝玉:“好姐姐,让我吃吧!”
嬷嬷也会教导这些大丫鬟:“别轻易得罪主子,仔细你的皮。”
金钏儿:我怎么办?我就是个奴婢。主子让怎么做就怎么做呗!
那么下一次,贾母王夫人不在场的时候。
贾宝玉:“好姐姐,让我吃下嘴上的胭脂吧!”
金钏儿:“那你多叫几声好姐姐,我就给你吃。”
贾宝玉:“好姐姐,好姐姐。”
贾母、王夫人知道了,笑嘻嘻:“小孩儿们一起玩得真好。我孙子/儿子真高兴。”
然后贾宝玉是怎么吃胭脂的啊?
书中是有原文的:
宝玉便把脸凑在他脖项上,闻那香油气,不住用手摩挲,其白腻不在袭人之下,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一面说着,一面扭股糖似的粘在身上。
是扭股糖似的猴在鸳鸯身上。
在这一节里,鸳鸯虽然拒绝了贾宝玉。但对贾宝玉的行为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只是呼唤袭人来制止贾宝玉的行为。
这已经是林黛玉进了贾府,且贾宝玉已经收敛过的行为。
也就是说,在贾宝玉小的时候,贾母王夫人她们不但没有阻止贾宝玉这个吃胭脂的行为,她们还允许且纵容贾宝玉去吃奴婢们嘴上的胭脂。
贾宝玉吃胭脂的这个行为,都吃出名声了。
也就是说,从小贾宝玉就是和这些丫鬟们这样亲昵到肆无忌惮。
后来林黛玉进贾府了,贾宝玉渐渐把心思放在陪林妹妹身上,对口红胭脂的执念从吃转换成做。
可在金钏儿眼中,贾宝玉还是那个会追着自己要吃胭脂的小屁孩,见到他还是忍不住要逗一逗。
书中金钏儿就是这样贾宝玉开玩笑,“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
其他丫鬟看到贾宝玉的反应是抿着嘴笑。
彩云看到金钏儿逗贾宝玉,直接说。“你别奚落他”。不是你别勾引他,你这样不庄重。意思反而是,你这会子逗他,时间上不合适。
说明大家看到贾宝玉,都喜欢逗一逗,闹一闹。
初中生刚学会化妆,小学生贾宝玉看到口红,觉得是好吃的,要吃。
初中生就逗小学生:我这新换了一个品牌的口红,你要不要吃吃看啊!
贾母王夫人:初中生你给他吃,瞧他吃得多可爱。
原来这样做没事!
初中生信以为真,小学生也信以为真。
见到八岁的贾宝玉这样逗一逗,没事。
见到九岁的贾宝玉,还是逗一逗,没事。
见到十岁的贾宝玉逗一逗,继续没事。
.....
有一天,王夫人忽然发现自己的儿子长大了,发育了,到青春期了。有可能对男女之事感兴趣了。
可贾宝玉还是那个被逗的弟弟,金钏儿还是那个会逗弟弟的姐姐
王夫人的有心,看贾宝玉和金钏儿的无心。就分外刺眼了。
等到贾宝玉十二岁了,金钏儿还是逗一逗。王夫人忽然就大怒,一巴掌打过来,“下作小娼妇,勾引爷们学坏。”
金钏儿也懵。
前五年都是这么玩笑,第六年你也没出个通知说从此就不能这么开玩笑的啊!
别说金钏儿懵,贾宝玉也懵!
怎么突然就不让了?
以前一直都是这样的啊!
王夫人从来没有和贾宝玉说过:你长大了,要学会和其他女孩子保持距离。
王夫人出来没有和下人们吩咐说:贾宝玉长大了,你不能和小时候一样对待他了。
对贾宝玉,王夫人的态度是不忍。我儿子还是个乖宝宝呢,怎么能让他知道这些。
对金钏儿,王夫人的态度是不配。不过是个丫鬟,哪里配我亲自教导。犯了错,撵出去就是了。
可金钏儿是王夫人的贴身大丫鬟。除了王夫人,还有谁能教导她呢?
入了主子房里的丫鬟,可不就是只有主子教吗?
金钏儿有错吗?
有的!
错在从来没有人告诉她,原来贾宝玉大了,就不能和小时候一样肆无忌惮的嘲笑了。
错在她是个奴婢身份,明明是两个人一起犯下的懵懂错误,后果却需要她一个人承担。
错在身为奴婢,被撵出后满身是口也无从分辨,就是用死亡来鸣冤,也会被一句轻飘飘的气性大给遮掩过去。
对于贾宝玉的种种行为。王夫人从来都是,心情好了就当他是在玩。心情不好了,就雷霆震怒,一闹闹个大动静。
她不教导!也不承担不教导的过失。她选择把罪责都怪到别人头上。
贾宝玉和女孩子打打闹闹不庄重,王夫人就觉得一定是丫鬟们勾引的。
贾宝玉不喜欢读书,王夫人觉得一定是丫鬟们挑唆的。
王夫人这个做母亲的,她自己,是没有错的!
她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很多人觉得贾宝玉懦弱。
我承认,贾宝玉确实不能承担责任。
但
人的一生不会一直完美,不行差踏错的。
即使贾宝玉读书、走仕途,按王夫人的希望走下去。
贾宝玉就不会犯错了吗?一直不犯错吗?
当一个近乎完美的儿子,有那么一次两次犯错时候。王夫人舍不得伤害自己的儿子,那又是谁要遭殃呢?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
金钏儿的死,不但警醒了袭人,也警醒了王夫人的其他贴身丫鬟彩云彩霞。
袭人很快调整战略,不再贪恋贾宝玉的温情,转投王夫人的阵营。
而彩云彩霞反而看清了王夫人的不可靠,坚定的站到了赵姨娘这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