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无论何事发生在你身上,它已然发生。关键在于你如何应对换。换句话说,此刻该当如何。无论你喜欢不喜欢,我们真正需要认真对待的唯有当下。
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太过随意,好似忘了我们生活在当下,已然到达的地方。迷失,指的是我们暂时迷失自我,不能发掘自己的全部潜能。相反,我们机械的视物、思考、做事。这些时刻我们迷失了自我心中最深层的东西,而正是这些深层的东西,使得我们能够创造、学习和成长。
我们必须停下来,停留时间足够长,以便让当下进入我们的意识,以便切实感受当下。全面审视它,用意识捕捉它,并更好的认识它,理解它,我们才能从中受益,继续前进。
然而现实正相反,我们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念念不忘,或沉浸在还不曾到来的未来的幻想中。我们找寻另一种所在,希望身处那里时,一切都会更好,我们会更快乐,希望一切更如我们所愿或希望事情会一如往常。多数时候,即使我们对这种内在紧张状态有所意识,我们感受到的也充其量不过是冰山一角。
这种负面影响在悄无声息中不断积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对此我们要么无知无觉,要么束手无策。我们也许永远无法把握现状,充分发挥我们的潜能。
我们自以为了解自己,深陷在个人想法、梦幻之中,这些想法梦幻冲动大多关乎过去和未来,关乎我们的欲望偏好,关乎我们的所惧和不喜,这些不断旋转,使我们迷失方向,迷失在此处当下。
这种梦幻往往会演变成梦魇,甚至不知道自己正身处于梦幻之中。这是佛教中所谓的“不觉”或“不悟”。知道自己的不悟就是所谓的“开悟”。要想从这种梦幻中觉醒,你要做的是冥想,系统的培养清明的心境和对当下的觉醒意识。这种觉醒与我们所称的“智慧”相伴相生,而所谓智慧,就是深刻的洞见因和果,万事万物间的相互联系,我们才不会深陷在自己创造的虚妄现实之中。摆脱虚妄我们需要专注于当下,当下才是我们赖以生存、成长、感受和蜕变的唯一时刻。我们需要更清醒的认识并警惕过去和未来的拖拽,避免陷入它们编织的梦幻梦境,忘了我们的真实生活。
冥想只关乎做你自己,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它关乎意识到,无论你喜欢不喜欢,你正在路上,我们人生之路是有方向的,是不断延展的,一刻一刻延展的。
真的这么去做,也许你会处在更有利的位置,能为自己规划一条能反映自己真实内心的道路-灵魂之路,心灵之路,真正属于你的道路。否则,你当下这种无意识会影响下一刻,然后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虚掷了、荒废了。
正念首先关注的是专注和自觉,这对人类来讲是共通的。冥想是这样的过程:借由它深化我们的专注力,深化自我意识,使他们变得更纯粹,并使它们在我们的人生中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人生中适宜的时候,在你愿意仔细倾听自己的声音,聆听自己的内心,专注自己呼吸的时候,进入到冥想中去吧-只管感受它们、体验它们,无需到达某种境界,也无需改变或改善什么。然而这并非易事。
冥想,面向的群体,可能是饱受压力、痛苦不堪、疾病缠身之人,也可能是平常普通之人。还有那些已经在练习冥想并希望在人生中深刻的实现清醒和顿悟的人,有志追求大澄明和大智慧的人。要踏上这个探索之旅,需要乐于深刻的审视当下,无论其中蕴含什么,你需要一种宽厚豁达的精神,需要善待自己,需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一切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