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可是在人类日常的沟通中,人们习惯于用带着评论的观察语言来表达。比如:我老公上厕所时总是带着手机,一蹲就是半小时。在这句话中的“总是”和“就是”,就是评论性的语言。
再比如,当情侣之间抱怨“你从不主动给我打电话”这句话时,“从不”这个词语也混淆了观察和评论的界限。而人们在听到这种言过其实的语言时,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做出和善的回应。
如果我们常常把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而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
它建议人们在特定的时间、情境中进行客观的观察,并清楚地、不带评论的描述观察结果。
那到底应该怎样区分观察和评论呢?举个例子,要说“他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是说“他是个差劲的前锋”。再比如:说孩子“你今天晚上没有刷牙”,而不是说“你总是不记得刷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