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比较屈原“以死明志”和司马迁“以生践志”

比较屈原“以死明志”和司马迁“以生践志”

作者: 温暖的语文 | 来源:发表于2022-01-05 20:26 被阅读0次

         同样面临生存困境,屈原选择“以死明志”和司马迁“以生践志”对于他们不同的生死抉择,你认为谁的价值更大?你赞同谁的选择?

        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司马迁。补充拓展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三段材料:(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二)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三)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对于屈原,很少有学生选择。可以发现学生的生命价值的认识境界不高。有个别学生赞同屈原的选择,但理由语焉不详,只能谈一些大而化之的现成理论,未能深刻理解屈原选择的历史必然性:一是屈原追求纯粹、高洁的个性特点。屈原站到了所有人的对立面,既不为楚国皇室、朝廷权贵小人所容,也不为家人所容,于是走向极端。二是屈原所处的楚国是自己的祖国,作为楚王室后裔,他已经把自己的生命和楚国的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他的性命已经系于楚国。三是他所处的时代是处在楚国至暗的时刻,无论是朝廷上下还是整个国家内部,在他看来都显得乌烟瘴气,所谓“谗人高张,贤士无名”,“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他深刻认识到楚国灭亡的命运已经不可避免,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楚国的衰亡。

补充:

(一)临死之前的屈原

外在:形销骨立、心事重重、心力交瘁、英雄末路的形象;内在: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不愿“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的特立独行者;“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还刻画了一个矢志不渝地坚持理想、保持人格操守的形象。与渔父的对话突出表现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二)有关评论

有路可走,卒归于无路可走,屈子是也;无路可走,卒归于有路可走,庄子是也。(刘熙载《艺概》)

非死为难,处死为难。屈原虽死,犹不死也。(洪兴祖《离骚•后叙•补注》)

现实的土地上有那么多的丑恶,他怎么能在这上面安然地生存,诗意地栖息?

屈子的毅然赴死,这是一种高洁之死、慷慨之死、忧愤之死、忠烈之死、情义之死、浩然之死。

既要坚持个性,又要坚持以自己的个性去改变世界,以个性的温热去融化那冷酷的秩序。因此,他的失败是一次意味深长的历史事件,也是人类永恒的悲剧。

屈原之影响后代,乃是因为他的失败。这是个人对历史的失败,个性对社会的失败,理想对现实的失败。

他是代表独特个体而与社会宣战的最伟大最惨绝人寰的战士。

——鲍鹏山

        历史上还有哪些“以死明志”的实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秋瑾: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相关文章

  • 比较屈原“以死明志”和司马迁“以生践志”

    同样面临生存困境,屈原选择“以死明志”和司马迁“以生践志”对于他们不同的生死抉择,你认为谁的价值更大?你赞...

  • 《屈子之魂》——韩心茹(21班)

    “司马迁以生践志,屈原以死明志。” 屈原啊,你究竟是受了何等委屈宁愿随流水消逝也不愿苟活于世。我被...

  • 以死明志

    近日来,大货车司机被罚款2000元而服毒自杀的新闻登上热搜。不管事实怎么样,毕竟还在调查。最起码从货车司机的观点出...

  • “以死明志"

    文/鸢 在历史的长河里,多少英雄志士以死明志,不于恶魔同流合污。古有屈原投江,今有毛洪涛投河。 文人的傲骨,正直和...

  • 读《楚辞·怀沙》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曰:“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自投汨罗以死。”后人遂以此理解《怀沙》为屈原绝命辞。 ...

  • 《屈原与司马迁二者命运之简述》

    屈原毅然赴死,司马迁忍辱而生。 然而,屈原与司马迁又是很不同的,突出地表现在他们面对苦难的反抗方式上。屈原选择了死...

  • 端午

    一年一度端午情,千家万户飘粽香。 汨罗江从远古走来,依旧奔流不息;屈子魂凝聚不散,仍然代代相习。一位生以践志,死以...

  • 死得其所吗?

    今天,社交媒体上,很多人以不同的形悼念成都大学党委书记毛洪涛教授。毛教授以死明志,以死悍卫忠贞的信仰,以死表明自己...

  • 求学

    夫君⼦之⾏,静以修⾝,俭以养德。⾮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以⼴才,⾮志⽆以成学。...

  • 司马迁的春秋大法

    司马迁在《史记》中通篇直接议论抒情称赞人物的不多,其中最多的要数孔子和屈原了,尤其以屈原为多。仔细想开为什么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比较屈原“以死明志”和司马迁“以生践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bek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