晗韩在前文努力≠成功这一节讲过,从见识的角度来说,成功不意味着要做很多事。今天就从战胜焦虑的角度来具体讲一讲,包括晗韩自己以前也面临的问题,为什么做得越多,反而越焦虑呢?
其实有些事情,我们根本没必要做,仔细想想,我们就算是不做了,天也不会塌下来,也没什么严重的后果。就是因为做得太多了,自己没有成长、发生改变,所以我们做得越多,反而会越焦虑。
感觉自己能力不行,告诉自己不能再堕落了,于是每天将自己的日程安排得太满。连本职工作都没做好,就在网上报了一大堆课,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时间、经历、兴趣去完成这些课,每天学习这些网课草草了事,就是为了最后的打卡,等每门课学完了,感动自己一下:终于自己努力一把了。可是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非但本职工作的工作能力没有提高,报的这些网课也没学到什么东西,不光钱白花了,时间和精力也浪费了。
就拿做副业这件事来说,我并不反对大家去做副业,甚至支持大家去做,但我们首先要明白,副业这个“副”字,也就是说,主业永远应该是我们的精力最聚焦的地方。假如我们是做运营岗位的工作,可能会涉及到用Photoshop软件修改图片,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可以用这项技能当作自己的副业,并没有什么错。如果就像我认识的一位做运营的女同事,她之前做过一次Photoshop兼职,做了一天才挣50元,与其用这1天的时间挣50元,还不如将我们的精力放在工作上,而那位女同事也果断地放弃了。
由于疫情的原因,好多人经历降薪、甚至是被裁员,我们在网上就能刷到各种和副业有关的文章,今天刷到的文章中讲这么一个故事:女同事被领导不公平对待,于是和领导讲,我副业收入是我主业三倍。明天刷到一篇文章又讲:做副业后,连领导都开始巴结我。这种靠贩卖焦虑卖课的信息越来越多,要么就是刷到各种推广理财课程的广告:月薪3千,年赚百万。仅2020年就有上千家新注册的培训机构,目的就是卖这种所谓的理财课程。结果呢,好多人被各种贩卖焦虑的课程忽悠了去买课,被割了韭菜。
工作中也一样,我们想升职加薪、获得领导同事的青睐,更加努力地工作,这一点也没错。但并不是所有工作都要1天内做完,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钱也不是一天能挣完的,有些事情也不需要当天就能做完,或者问问领导这件事是否着急,不着急完全可以第二天来做。就拿我自己来举例子,我刚成为部门里的前端开发工程师的时候,当时我在想,既然自己刚开始做前端,就一定要多做事,第一是因为我需要快速提高自己的能力,第二是因为我是部门里唯一的前端开发工程师。后来别人给我提需求给我安排工作的时候,我并不是马上去做,而是评估当天是否可以完成。如果需要当天加班才可以完成,我就会问给我提需求的人是否这项任务紧急,不紧急的话我也会很实在地告诉对方明天再去做,可能刚走向工作岗位的人会感觉“拖着”对方而过意不去,其实这种心态大可不必。
与人相处也一样,可能有的时候工作累了,工作期间我们想出去晒晒太阳和同事聊上几句,别人找我们的时候我们碍于面子,认为不去就没礼貌,甚至怕别人给自己贴上“高冷”的标签,硬着头皮和别人一块出去,结果把自己的工作给耽误了。如果别人能这个时候出去,一定是别人已经将自己的工作安排好了,如果我们的工作还没完成,为了所谓的面子而耽误自己的工作,完全就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从生活的态度来讲,也并不是我们所拥有的越多就越幸福。小时候家里有一台电脑,我们就感到很幸福。过一段时间家里又买了一辆车,我们又感到很幸福。这些只是从物质的角度来思考的,但是如果只从这个角度来思考,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不会有太大的提高,所以为什么甚至有工作好几年的人还是成为“月光族”,就是这个原因,认为只要买的东西越多就越幸福,也仅仅是满足购物、或者是拆快递那一瞬间的欲望罢了,要么就是小时候的消费欲望未被满足而造成的工作后“童年报复性消费”。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可日本人觉得越来越不幸福,所以《少即是多》的作者本田直之就讲到: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所以,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焦虑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做得太多,而我们适当的做减法,对于那些不做也不会影响未来的事情,完全就没必要去做。与其做一堆事情,不如将精力放在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上,将这几件事做好,同样能成长。这样不仅仅感到更轻松了,也能发现更多的生活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