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𣸯梵净山。
爬山于我,向来都是心有怯怯的事。不要说这座2400多米高的梵净山,就是海拔只有201米的天平山,我也常常只在山脚下仰望之而已。
所幸梵净山有上下索道,因此我也就舍了三分畏惧,随众而去。
检票口严格按照时间段放入𣸯客,我们抢到的票的时间段是10:00,在整个团中是最早的。
进检票口后,排了大约半个小时的队坐上了观光车,车子在狭窄的盘山公路上行驶了20多分钟后,到达索道站。又排了20多分钟后,我们终于坐进了缆车。本以为会像传说中一样要排一二小时的队,还好还好!11:10我们已出了山上的索道站。
沿着山间的台阶向上走,几乎分钟后,我便气喘吁吁。听见旁边有人在提醒她的同伴:"鼻子吸气,嘴巴呼气。"照做,但鼻子和嘴巴协调不起来,随便吧,随便吧,既要顾呼吸又要顾脚下,心神忙不过来!
又走了几分钟后,遇见从山上下来的抬滑竿的人,有人问:"离山顶还有多远?"
抬滑竿的人说:"你们才走了五分之一了。"
我不信!他们一定是为了生意而吓唬人的!我也不想相信!走了那么久走得那么累了,才走了五之一?
越往上走,雾气越重,似乎有雨点落下来。不一会儿,雨越来越大,慌忙穿上雨披并打开雨伞。
走走停停,停停走走,40分钟后,终于来到了磨菇石,这是我的目的地。能爬到这里,我已战胜了自我!这样的爬山,对我来说已是10年前爬云脊梯田的事了。10年前我多年轻!
磨菇石边,挤满了撑着伞或穿着雨披的人。我和阿宋找准时机拍照。在我们心里,照片是我们来过这里的最好证明,也是我们出游过程中的一大乐趣。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0962/799c2e64237f5f51.jpg)
雨越来越大,伞和雨披只是聊胜于无。衣服裤子半湿,鞋子湿透。我们在一座小屋的檐下躲雨,雨水从屋檐上泻下来,形成水瀑,嚯嚯,我们好像呆在水帘洞里。
待雨稍微小了一点,我们便开始向下走。阿宋本想登老金顶的,但这场雨打消了她登顶的热情。
我们来到拜伏台。站在拜伏台上纵目而望,左侧是山峰形成凤求凰的奇景,右侧大势至菩萨石巍然而立,背后是万民洞老金顶,而前方则是被云雾缭绕着的若隐若现的红云金顶。我放大手机镜头,依稀看见委蛇而上的山路上撑着或穿着各色雨具的𣸯人,恍若绕在山间的一条彩带。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0962/0eface52ca6c363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0962/ee69ac930b6dc7b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0962/bbef48b29d1b576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0962/b060f4e8bc62150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040962/5748805737f5f415.jpg)
我们在拜伏台上滞留了很久,期盼着天晴云散,我们能一睹蓝天白云下的梵净山,让人遗憾的是,云雾非但不散,反而越来越浓,红云金顶最终消失在视野里。
担心索道排队时间长而误了集合时间,我们便返程,到集合处正好三点。
在车上发了个朋友圈,标题是:梵净山遇雨,登顶不易。其实人生大都也是如此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