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熟大者生,大熟小者焦。
大小得均熟,所待火候调。
惟盘陈立几,献岁同春椒。
何须学高士,围炉芋魁烧。
——《食栗》
每到冬天,回家路上的小摊贩们都会摆出糖炒板栗的小摊,隔几天我就会顺便买一小袋。我最喜欢的是毗邻路口的一家中年大叔的糖炒板栗。
网络图大叔的三轮车停在路口,支一口大铁锅,锅里是黑乎乎的糖砂,板栗就在滚热的糖砂里面穿来跳去,他的板栗是开口板栗。开口板栗适合喜欢板栗又不喜欢剥板栗的人,比如我。
可是,前段时间我看到一则消息说,不要吃开口板栗,开口板栗在被炒的过程中会吸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影响健康等等,但是,今年我没有遇到那个卖开口板栗的大叔。
网络图今年四处的招牌都是迁西板栗,于是,我百度了一下迁西板栗。
百度上说:迁西板栗产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是河北省传统特色农产品,至今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迁西板栗外形玲珑,呈红褐色,有浅薄蜡质层,鲜艳而富有光泽;果仁呈米黄色,内皮易剥,肉质细腻,糯性粘软,甘甜芳香,营养丰富。2008年3月,迁西板栗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随处可见的招牌 网络图继续查阅下去发现,板栗树,名栗树,为山毛榉落叶乔木植物,是中国培育最早的果树之一,西汉司马迁在《史记》的《货殖列传》中就有“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明确记载。《苏秦传》中有“秦说燕文侯日: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细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也”之说。西晋陆机为《诗经》作注也说:“栗,五方皆有,惟渔阳范阳生者甜美味长,地方不及也。”由此可见,中国的劳动人民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栽培板栗。
民国《迁安县志》对板栗这样记载:"邑境产量最富,行销最远,为邑产大宗",这里的"邑境"主要是指今迁西一带。境内100~200年生的大栗树到处可见,新立庄、汉儿庄、栗树湾子等地尚有许多300~500年生老栗树,仍枝繁叶茂,常胜峪村还生长着明初600年生古栗树。
它是不简单的栗树。
板栗长在刺球里,待成熟后才从刺球里蹦出来,要吃到板栗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果农们采摘板栗需要戴上厚厚的手套、长夹子,才能避免刺球的“攻击”。
网络图中国有句民谚叫:“七月杨桃八月楂,九月栗子笑哈哈”。板栗,又名栗,素有“千果之王”的美誉,与桃、杏、李、枣并称“五果”,国外称之为“健康食品”,属于健脾补肾、延年益寿的上等果品。成熟的板栗坚果包裹在紫褐色外皮中,果肉淡黄,气味清香,甘甜可口,有"干果之王"之美誉。
板栗也不仅仅是零食小点,栗树坚果栗子在欧洲、亚洲和美洲被广泛应用作为食品。在南欧中世纪时是居住在森林中居民食物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来源。
在中国,曾因救命果腹,被称为“河东饭”。
《清异录》上面记载:晋朝皇帝一次穷追敌寇时,军粮供应不上,将士三日粒米未进,士气大落。行至燕山滦水之东,见满山板栗,便命军士蒸栗为食,借以饱腹。于是士气大振,大败敌兵。由此,将士们就称栗子为"河东饭"。
它也是简单的栗树。
板栗多生于低山丘陵缓坡及河滩地带,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除了迁西板栗,我国江苏沭阳、广西平乐、安徽金寨、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板栗、山东郯城板栗、湖北(罗田、英山、麻城板栗)、信阳罗山、信阳光山、信阳平桥区、陕西镇安、广东河源等都是著名的板栗产区。
栗树主要靠风传播花粉,但由于栗树有雌雄花异熟和自花结实现象,即栗树上会开放雌花雄花,但是两种花又不同时成熟,偶尔还会产生自花结实现象。
虽然这样的现象在植物界认为是增强了物种的适应性,同时避免物种退化,但是,栗树作为千果之王,毕竟首要任务是结出好吃而硕大的果实,所以,栗树会出现因授粉不良而产生空苞。所以,聪明的农民伯伯们在种植栗树果园时会配置一定规模的授粉树,以保障栗树的果实。
古板栗树 网络图板栗的一生,也没有一丁点儿浪费。
板栗可以加工制做栗干、栗粉、栗酱、栗浆、糕点、罐头等食品。栗子羹则是老幼皆宜,营养丰富的糖果。
板栗树材质坚固耐久,纹理通直,防腐耐湿,是制造军工、车船等良好材料,同时,它有美丽的花纹,也是非常好的装饰和家具用材,但栗树生长缓慢,所以,大尺寸的栗木非常昂贵;它的枝叶、树皮、刺苞富含单宁,可提取烤胶,是皮革工业的重要原料,树叶还可以饲养柞蚕;板栗花还是很好的蜜源。
此外,板栗各部分均可入药,板栗能健脾益气、消除湿热,果壳治反胃称做收敛剂,树皮煎汤洗丹毒,根可治偏肾气等症。
还有人说,栗子以橄榄同食,名为梅花脯,谓其口作梅花香。我们围炉而话时,手捏的板栗还真的不是颗简单的板栗呢。
秦岭板栗古树群 网络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