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切不可以世间之名誉光环鉴定依止善知识

切不可以世间之名誉光环鉴定依止善知识

作者: 四生道人 | 来源:发表于2017-11-15 06:45 被阅读0次

 

切不可以世间之名誉光环鉴定依止善知识

    未出家前,无论再大的名头,或获多少荣誉,或生为高贵种姓,或为官吏富商,或出身下贱,或为刍荛苦力,此些皆乃已成往事。从出家之日起,即为孑然一身,怖魔大丈夫,往昔一切世间光环,的应弃入圊厕,切不可再拿世间长处卖弄与人,取悦自他;往昔之一切苦难下贱,的应欣然超出,切不可自卑自弃,甘入下流。从斯时起,的信自为出家新生,如同懵懂小儿,于佛法未知少分,况自狂自傲,欲为人师!即使往昔曾习学三藏有年者,亦应歇下我见,闭关修行,博览三藏,精严律典,以期长养善根,对治宿习。又况于佛法未曾研习几经卷者,有何胜德,妄求受礼!

    须知佛陀时代,出家者上至婆罗门、刹帝利、皇亲国戚、太子、官长,下至吠舍、首陀罗、贫民、奴隶,出家之后一概平等持守如来净戒,日常排序,谨按僧伦腊次,不可逾越。即使佛子罗睺罗,亦从服侍大德,驱乌洒扫开始,绝未曾有因己是净饭王之皇孙,又是佛陀之亲子而别有优待;其出身卑贱之优波离尊者,出家后严持佛戒,通达律典,亦可推为上座,国王大臣亦皆礼之。正所谓四姓出家,同为释种。既为释迦沙门,如来法中唯以耆德、法师可受上座,故不计前因,只要能顿忘前名,严持佛戒,行持有德者,皆可为人天善知识,从之受学。

    又近代弘一法师,在家之时,书法绘画、戏剧诗词、金石篆刻等文艺精湛,幼年六岁受启蒙教育,七岁从学返性篇、格言联璧,八岁习诵名贤集、孝经、古文观止等,少年十五读左转、汉史精华录,十六岁上文昌院辅仁学院,习制艺,学英文、算术,后又东渡日本留学,学历丰富,世间学问可甚了得。然于出家之时,顿然全舍,仅受善知识劝导,留一书法与人写法结缘,后又闭关精严律学,实乃僧伦典范,万众歆仰。

    故不论何人,曾经有何世间成就,若未曾亲近善知识,从之饱受铅垂;未曾听闻正法,随之如理思维;未曾如说修行,恭敬谨防三业;未曾舍弃世间五欲,死心向道之者,皆不足以为吾等敬仰处、赞叹处、皈学处。故诸行人,切不可但以眼根思考,从耳根抉择,须应从智慧审查,经典考证,或祈祷观世音菩萨加持,希求能逢遇具德之善知识,有真法眼者为善师也。

    须知六祖大师,唯一庶民樵夫,悟佛心髓后,确可一花开五叶,度无数人成佛作祖;而善星比丘,身为皇子,又为佛侍,亦不免少闻少学,谤佛谤法,堕无间狱,故吾等凡流不可不知省也。

相关文章

  • 切不可以世间之名誉光环鉴定依止善知识

    未出家前,无论再大的名头,或获多少荣誉,或生为高贵种姓,或为官吏富商,或出身下贱,或为刍荛苦力,此些皆乃已成往...

  • 道前基础——正宗分(六)

    丁四 依止胜利亲近善知识,如法修行,可以最快地成佛,令佛欢喜。亲近善知识,依教奉行,可以远离恶道,不做违背戒律的...

  • 《解脱庄严宝》学习笔记(第三章)

    第三、成佛之缘——善知识 一、必须依止(上师或)善知识之理由可由三门来解释: A.依经文来解释 B.依因明立量来解...

  • 修不上来的原因

    一、孤军作战,闭门造车。没有依止善知识闻思修行,没有贤善的同行道友互助勉励。 二、依止了善知识对善知识也不是一心一...

  • “喇嘛钦!喇嘛钦!喇嘛钦!”—学佛者最IN的口头禅!

    在藏地很多人依靠依止上师而获得成就。华严经中讲到我们要依止善知识,要具备九种心,以九种心来依止善知识,那么这个意乐...

  • 如何依止善知识

    益西彭措堪布编述 学佛欲了生死、成菩提、度众生,如理依止善知识至为关键。因为菩提道上的每一步,需要善知识指点;每一...

  •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十四课

    修习依止法 思想的依止是依止法的根本,依教奉行是行为依止的核心。只有通过观修才能让善知识在内心具有崇高的的地位,也...

  • 《菩提道次第略伦》第十五课

    【依止法——依止的胜利、不依止的过患、总明其义】 一、 依止的胜利 1.得近佛位。 2.诸佛悅豫,常遇善知识,不堕...

  • 善知识♀依止上师

    所谓的『善知识』或心灵之友是什么? 善知识就是一位人类老师,一位经验老道、有了悟、怀有悲心的向导,其中没有什么难解...

  • 50句道尽一切佛境界与成佛之道

    善财童子见到解脱长者,先确定依止善知识,再笃定依止菩提心,在菩提道上前进。 “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切不可以世间之名誉光环鉴定依止善知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boq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