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读<What is history?>有三点原因。
其一,作者E. H. Carr是Hayek在《通往奴役之路》中最针对批驳的同辈。
其二,单独公众号推的巫怀宇自荐作品的软文中附了十二本人文社科的入门精品书单,其中就有<What is history?>。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书名。能够做这样的选题,至少可以证明作者不甘现状的勇气和对自己学术思想与知识的自信。
E.H. Carr 是职业外交官出身,著有14卷本的<The history of Soviet Russia>。本书是作者在剑桥序列讲座的一个集子,初版于1961年。虽然作者在史学上成就了自己的地位,但是毕其一生,也未接受过全面的专业史学训练。这一方面说明历史学的包容与博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学科,至今依然稚嫩。所以,要把历史说清楚并不容易。
作者关于历史的剖析主要有两条线。其一是解构历史的组成,历史分成著史者(historian),史实(fact)和史论(interpretation)。这三者的关系中,史者是主宰,史论是灵魂,史实素材。其二是动机的时间线,过去,现在和未来。人总是站在当下,面对未来的所期所惑回看过去。同时作者还给出了一基座和一方向。历史的基座是人的理性(reason); 历史发展的方向是进步 (progress)。
基于以上的框架,作者从几个对立的二元关系来看历史的本旨。包括个人与社会;科学和历史;道德与历史;进步演化与宿命决定。从而得出如下的结论:
其一,理性是历史的基础也是推进的动力,所以历史永无定论,也无终结,更不会预定。
其二,既然历史永无定论,历史之真就不存在于史论;而史实为史论服务,史论所选即为史实;史论所弃,为实但非史实。历史之真也就不存在于史实。历史之真是随理性认知积累与提高不断逼近真实规律的过程。
其三,人类理性的方向是不断使人进步,这中间的过程会有曲折。不同的时代情绪会决定人对未来不同的所期所望,也决定了决定不同的史论,但大的历史方向不会改变。
掩卷而思,何为历史?历史进步,奠定了历史可论;历史未定,说明了历史无用。人既然活在现实与精神之中,就会有针对两个世界的不同需求与标准。历史无用,让我们在现实中少了凡事凿凿的笃定,多了谨慎与卑微;历史进步,让我们在精神中总有可期的憧憬和克难的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