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已经两年多,我如同大多数人一样,在浮躁的社会中变成平凡路人,同龄人中像我一样的,大有人在。每天的生活大概就是,上班埋头工作,偶尔插科打诨,下班小说电视看得不亦乐乎,逛逛街聚聚会散散步,生活也可以说是惬意。然而,还是觉得空虚,为什么呢?明明十分充实的生活,我依然觉得心里留不下什么。
前几天遇见了高中的校长,他问我近况,如实相告后,他说,我以为,你会从事写作。我笑了笑,是啊,曾经的我,为书痴狂,而现在,浮躁得连书都懒得翻。
家里的书,早就被爷爷卖了,一本不剩,曾经我家是小伙伴们的小图书馆。我爱书,众人皆知。小时候从识字起,就开始买书,为了写日记,按照老师要求摘抄优美词句,用在自己的日记里,被老师表扬,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后来日记依然写,却没有再摘抄优美词句,而是深深地陷入了书的海洋里。
那个时候,没有手机,电视家长不允许看,我爱安静,不喜欢和小朋友玩,所以唯一的娱乐项目就是书。刚开始,从校报开始看,后来写作文比赛得奖,出版社给我寄了一套比赛文章选集,每天孜孜不倦地看,遇到不懂的字和词还会翻阅字典(我参加的儿童组,选集有少年组文章)。每天睡觉之前都要看一篇文章闻着印刷墨味才能睡得着,长此以往,我也得了近视。那个时候读小学,应该积累了同龄人几倍的阅读量。
而真正让我改变的,还是小学毕业那年暑假,我在妈妈上班的地方发现了几本书,不知道是谁的,书皮很劣质,后来想想才知道是地摊盗版。我现在依然记得书名,《基督山伯爵》、《鲁迅日记》和《鲁滨逊漂流记》。至今我都难以想象那时候的我居然能看进去如此深度的书,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小说,以前看的文章也无非就是说明文议论文抒情文写景写物,而小说,打开了我阅读的世界。
那个时候每个星期也就几块钱的零花钱,买不起书,为了看书,我去了我们家外面那家租书屋,我印象中,我家那个城市,也就两三家,但是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了。我用我所有的零花钱办了借书卡,看着店铺里面琳琅满目的书,兴奋得心扑通扑通地跳。
我开始看《新概念作文》,还曾经梦想能够参加比赛。作文书翻遍了,我想起曾经看过的《基督山伯爵》,于是我开始看《简爱》、《傲慢与偏见》等。后来陆续看历史类,所有历史上有名的皇帝的史记都看了一遍。有段时间喜欢古代文言文,就把诗经翻了一遍抄了一遍,把泰戈尔、冰心都摘抄了下来,那一本本子,全部都是我喜欢的诗句和词句,视若珍宝。
再长大些,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就开始看张爱玲张小娴三毛,每天放学就去买杂志,《青年文摘》、《读者》开始是老师借阅给我们,后来不满足自己开始买,买来看了又借给其他同学看,以至于后来我的房间里面,堆满了各种杂志。
也就是从高中开始,在报亭买杂志的时候看到了一些其他的书籍,类似郭敬明和韩寒,租书的地方看到了漫画和言情小说,从此我就开始了看小说和漫画之路。
那个时候漫画我现在依然有印象的就是《天是红河岸》、《尼罗河的女儿》。女孩子嘛,到了这个年纪也就是对情情爱爱都好奇,后来漫画看够了就开始接触小说。小说其实我看得也很广,言情历史纪实探险玄幻武侠,基本上都看过,因为我每天的时间,都需要用书来填补。
可能别人会奇怪,这个年纪,不是应该看看电视,出去和朋友玩吗?前面说过,我喜欢安静,那个时候我比较内向,很少有朋友。而且那个时候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初中开始家里就很穷,没有电视,除了杂志,好多书我都是借阅,或者省下饭钱去买书。
读大学家庭稍微宽裕了,买了笔记本电脑之后,反而离读书更远。刚开始,我还每天去图书馆看书,到了后来,每天宅在寝室里面,抱着笔记本看电视,似乎要把这么多年没看的电视都补回来。有了手机,也很少去买书了。手机上的内容太丰富了,以至于吸引力完全大于了我去图书馆看书。就这样,慢慢的,我除了教科书,再也没有翻过书本。
有一段时间辛夷坞挺火。我朋友买了全套书。我原本也很有兴致,找她借阅了一本,却没有看下去。大学的我,不像以前除了埋头做卷子就是在家做作业,没有多少机会能够出门接触其他人。也许是因为大学生活太丰富多彩,我接触的人多了,慢慢变得开朗、大胆,渐渐地朋友多起来,活动聚会多起来。我也没有了闲情逸致去静下来看书了。
后来,因为专业原因,我要考证书,为了考试,每日埋头于试卷之中,工作了之后每天下班回来也只想放松,看电视看小说打游戏,更加沉不下来。
在大学之前,我一直坚持用钢笔写日记,偶尔练练毛笔字,但是现在字写得难看潦草,日记也从周记变成年记甚至0记。
在工作后,从每日努力工作只为度过实习考核,到每日疲惫之后只想休息,看书,也更是与我无缘了。其实并非是没时间没精力,只不过是惰性使然。
如今,看着别人说起看书,心里莫名地有些心烦意乱和失落,曾经,我也是爱书之人,而今,只是书的陌路人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