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位老外描写当下我们中国的一场婚礼举行仪式。文中这样写道:“在一所装修夸张,宽敞但没有窗户的大食堂中(应该是大餐厅吧),摆放着花花绿绿几十张圆桌和坐椅,屋顶墙壁挂满无数盏全开着的灯。五颜六色的廉价气球,连缀成各种花式拱门,人们吸着烟,嗑着瓜子,嘈嘈嚷嚷有趣地大声交谈,握手,寒喧。一派嘈杂而浓热的喜庆气氛。"
这位老外很有意思,他还写到:"在大食堂的门口有两张桌子,男女两家各自有人掌个小牌,写着'男方','女方‘在桌前收礼金。我是新郎的朋友,也随了贰佰元礼。收礼的人开始不要,说外宾能来就是很大的面子,但我懂中国人,强说不要,不代表真不要,不能白痴(吃),还是答了礼踏实。"
" 接着婚礼仪式开始了,高音喇叭播放着歌曲,门外的鞭炮像是真在打炮,升起一股呛人的蓝色烟雾。鞭炮放完,大家安静了下来,突然喇叭里响起了婚礼进行曲,新娘穿着长长的白色婚纱,我的朋友穿着黑色西服,打着红领结,在几个小朋友的簇拥下,从气球搭成的拱门踏着红地毯,走向食堂前面正中的台子上。这有点像我们欧美人婚礼的仪式,但不同的是我们在教堂,而我的中国朋友是在食堂里。"
"接下来,一个似乎承担牧师职责的多话(大多是费话)的年轻人,夹杂着浑段子,看起来很有风度地,指挥着仪式的进行。新娘的父亲把新娘交到新郎的手中,然后新郎半跪着向新娘求婚发誓,并把结婚的钻戒戴到新娘手上。然后,又有一些讲话,敬茶,改口的仪式,新娘,新郎收到了很多红包,磕了很多头。"
"仪式终于完了,宣布可以开始进餐了,服务员像走马灯地,把一盘盘的鸡鸭鱼肉端上了桌。菜也像婚礼的仪式一样南北杂烩,东西结合,凉的、热的、荤的、素的、蒸的、炒的、干的、汤的。盘子摞盘子堆成了小山,很多菜只动了一下,真是太浪费了。中国人说勤俭节约,可这里大不一样,说是要面子。"
这是老外笔下的中国婚礼场景,其实现实也是这样热烈隆重,中西结合;乱哄哄,而不伦不类。
听老一辈人说,其实、我们祖辈也并不是在食堂中举办婚礼的。有的地方婚礼在家祠中举行,也有在家中上房堂屋举办的。
结婚答礼一是表示祝贺,也有凑钱减轻举办婚礼花销的意思,当然也有权势之家借此收礼敛财的个别,但主旨是祝贺之意。
婚礼的中心是宣告一对夫妻的合法性和强调新婚夫妇要勤俭持家,孝敬父母长辈。这原本是结婚仪式的目的所在。
婚礼仪式后, 主人在家中开席宴谢来宾,当然办的隆重热烈,给婚礼增添了喜庆。但正如老外所说不伦不类,不中不洋,一点传统特色都没有的食堂里的吃喝,真是让人有点失望。
都说我华夏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渊渊。可如今改造修正,弄出个大杂烩型的中西合壁,土洋结合的玩意。也真是我们的一大奇葩。别人戏称是食堂里的誓言仪式,不知国人的誓(食)言能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