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止学》——智卷(1)

《止学》——智卷(1)

作者: 沉睡的母狮 | 来源:发表于2022-09-20 07:47 被阅读0次

墨曰: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持盈保泰、长生久视之道。

《止学》告诉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在什么地方停下来的学问。从事物之间的相互变化出发,水满则溢、月圆则缺,应该要“适可而止”。“谦受益,满招损”,《止学》更多的是告诫做人的哲理,办事、敛财要有“度”。

千万不要小瞧一个“止”字,它关乎每一个人的胜败荣辱:对于大人物来说,一个“止”决定了其平凡与伟大;对于一个平凡人来说,它决定了他的成与败;对于赌徒来说,它决定了输与赢……“止”之奥妙,存乎一心。大智知止,小智惟谋。过犹不及,知止不败

一部失传已久的绝学《止学》。“止”的思想古已有之,《道德经》《庄子》《论语》都有涉猎。但作为一种专门学问,隋朝的大儒王通文中子)却是历史上第一个集大成者,也是破解成功核心秘密的第一人。第一次道破了在“止”与“不止”之间,实是一道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也是成大事者与平庸者的分界线

我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所知道的“止”,不外乎有停止、制止、望梅止渴、流言止于智者、漫无止境、适可而止、戛然而止、叹为观止……“止”就是停住不动、不再前进的意思。在读了《止学》之后,才知道“止”怎是停止前行这么简单,它有着更深远的意义要我们去了解、探究。

1.智极则愚也,圣人不患智寡,患德之有失焉。

译文:过于聪明就是愚蠢了。圣人不担心自己的智谋少,而担心自己的品德有缺失。

好像世人更喜欢越聪明越好,对于愚笨有厌恶之嫌。家中如果有一个聪明、一个笨拙的孩子,聪明的那个孩子就会受到更多的关注与爱护,也成了笨拙的孩子的参照物,笨拙的孩子多半是替罪羊,即使这个小孩子做的再好,在家长眼中也不如聪明的孩子好,家长往往关注的就是孩子聪明与否,学习好不好,学习好,即一好百好,学习不好,就一不好什么都不好。至于品德修养方面,如果有些不好的“火苗”出现,往往也因学习好而遮盖了,殊不知笨拙的人可以用品德去弥补,而一个品德不全的人却无法用聪明去弥补。

“学霸”不乏作案,就是学校,家长仅仅因为孩子的成绩好,从而疏忽了对孩子的思想,心理上的辅导,让孩子从小对自身的优越感造就了他不能受一点委屈,一旦觉得自己收到了不公的待遇或者挫折,就会有偏激的行为,甚至杀人。所以学生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心理更重要。

聪明反被聪明误,三国的杨修就是典型的例子,自持才高,又是前太尉杨彪之子,屡次在曹操面前表现自己聪明无比,谁知后因为自己对鸡肋的揣测丢了性命。难得糊涂未必真糊涂,凡事适可而止,不失为人处事之道,修身养性之本也。

相关文章

  • 《止学》——智卷(1)

    墨曰: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知足不辱[https://baike.baidu.com/item/%E7%...

  • 《止学》智卷一

    《止学》智卷一 1、智极则愚也,圣人不患智寡,患德有失焉。 【译文】过於聪明就是愚蠢了。圣人不担心自己的智谋少,而...

  • 《止学》 智卷一

    《止学》注 隋文中子著久住青山Lee解 智卷一 智极则愚也。圣人不患智寡,患德之有失焉。 【译文】过於聪明就是愚蠢...

  • 《止学》——智卷(3)

    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什么可以限制我们的人生。 ...

  • 《止学》——智卷(4)

    认知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培根《习惯轮》 4、智不及而谋大者毁,智无竭而谋远者逆。智者言智,愚...

  • 《止学》——智卷(2)

    凡事做得太过,想要尽善尽美,反而不如适度,人生最美莫过于适可而止。 2、才高非智,智者弗显也。位尊实危,智者不就也...

  • 《止学》

    《止学》——智卷 1.智极则愚也,圣人不患智寡,患德有失焉。 【译文】过于聪明就是愚蠢了。圣人不担心自己的智谋少,...

  • 右书录——止学 智卷

    “才高非智, 智者弗显也。 位尊实危, 智者不就也。 大智知止, 小智惟谋, 智有穷而道无尽哉。” --右书录:止...

  • 《止学》——辩卷(1)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1、物朴乃...

  • 《止学》——蹇卷(1)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1、人困乃正,命顺乃奇。以正化奇,止为枢也。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止学》——智卷(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bxp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