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止学》——辩卷(1)

《止学》——辩卷(1)

作者: 沉睡的母狮 | 来源:发表于2022-10-09 08:11 被阅读0次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1、物朴乃存,器工招损。言拙意隐,辞尽锋出。

译文:事物朴实无华才能得以保存,器具精巧华美才招致损伤。拙於言辞才能隐藏真意,话语说尽锋芒就显露了。

周国平曾说“人得的病只有两种,一种是不必治的,一种是治不好的。人们争论的问题也只有两种,一种是用不着争的,一种是争不清楚的。”但古往今来,很多时候很多人,遇到观点相左,必定要与对方辩个明白,争个对错高下。其实很多事情根本没必要争,最后的结果是赢了也是输,因为最终你也不可能说服对方,对方也不会认同。

我是在去年的时候听到一位老师讲“遇事不争”这个道理,用了一年的时间来不断修炼自己,再遇事的时候少了很多的争论,受益颇多。昨天与一位退休的老师聊天,我们俩的观点不同,她在那儿滔滔不绝地讲,我中间还是插了两句话,但忽然间意识到自己又要陷入“争”的当中,马上闭嘴,不在说话,理解了退休老师的寂寞和再次被认可的心情,静静听她讲就好了。

抱朴守拙,行稳致远。讲的是做人不能张扬炫耀,聪明不外显,锋芒不毕露。以这种处世方式待人接物,与人打交道,都能广结善缘,与人和谐相处。知世故而不世故。一个人若想走得远,先要走得稳。稳步前进才能到达远方,不断进步才能有所作为。  

荀子有言:“ 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真正有内涵有智慧的人,向来都不显山露水,也不擅长高声语。

 

相关文章

  • 《止学》——辩卷(1)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1、物朴乃...

  • 《止学》辩卷四

    《止学》辩卷四 1、物朴乃存,器工招损。言拙意隐,辞尽锋出。 【译文】事物朴实无华才能得以保存,器具精巧华美才招致...

  • 《止学》——辩卷(3)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 3、王者不辩,辩则少威焉。智者讷言,讷则...

  • 《止学》——辩卷(2)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陈继儒《小窗幽记》 2、识不逾人者,莫言断也。势不及人者。休言讳也。力...

  • 《止学》——辩卷(4)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李白 4、忠臣不表其功,窃功者必奸也。君子堪隐人恶,谤贤者固小人也矣。 译文:...

  • 《止学》注辩卷四

    《止学》注 隋文中子著久住青山Lee解 辩卷四 物朴乃存,器工招损。言拙意隐,辞尽锋出。 【译文】事物朴实无华纔能...

  • 《止学》——智卷(1)

    墨曰: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知足不辱[https://baike.baidu.com/item/%E7%...

  • 《止学》——蹇卷(1)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1、人困乃正,命顺乃奇。以正化奇,止为枢也。 ...

  • 《止学》——誉卷(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好誉者多辱也。誉满主惊,名高众之所忌焉。 译文:喜好名...

  • 《止学》——心卷(1)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荀子·礼论》 1、欲无止也,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止学》——辩卷(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om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