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335500/3595e5a91f3e6a22.jpg)
《小窗幽记》中有这样一段话颇为经典:“寒山诗云:‘有人来骂我,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此言宜深玩味”。
寒山:寒山子。
了了:清楚,明白。
深:仔细。
这句话很好理解:寒山子在诗中说:“有人来辱骂我,我分明听得很清楚,虽然我不会去应对理睬,却是已经得了很大的好处。”这句话很值得我们深入地品味。
说到寒山,必然就说到拾得。寒山与拾得是何许人呢?
两位大师是唐代天台山国清寺隐僧,佛教史上著名诗僧,并称“寒拾”。
他们行迹怪诞,言语非常,相传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
寒山子是唐代贞观年间的得道高僧,喜参禅悟道,留下了不少著名诗偈。
拾得因为从小被抛弃,是和尚带回庙里抚养的,所以取名“拾得”。后来寒山和拾得长期在一起,相互关照,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都成为得道高僧。雍正皇帝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人们称他们为“和合二仙”或“和合二圣”。
因为他们手持的荷花是并蒂莲的意思,所以象征“好合”。被民间视为万事和谐的象征。
与这首诗相关的还有这样一段玄妙对谈,他们之间的玄妙对谈,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领受的,试看下面这则问答: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这就是高超的处世之道,虽然历经年代久远,但现在仍脍炙人口。其道理与中国传统观念提倡的以君子之德对付小人之行,所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意境上却更深一层。
不回敬别人的辱骂,首先是战胜了自己,因为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其次是战胜了对手,任凭辱骂,不予理睬,对手则会自感无趣,自动停战;再次,如果别人骂得有理,证明自己有错,岂不要感谢那位骂者的指点?即使不是你的错,有则改之,无则加冕,提个醒也是好的。你不与他一般见识,你是受委屈的一方,有失有得,你的容忍和谦卑,为你自己增加了能量,一举多得,岂不快哉!
所以当我们遭受辱骂时,保持沉默,并不代表自己懦弱或无能,相反倒有诸多收获。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35500/9c69f510516e9cf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35500/9c80eb8a621365e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