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言志”与“诗缘情”

“诗言志”与“诗缘情”

作者: 迷敛 | 来源:发表于2020-11-11 19:43 被阅读0次

诗发迹已久,集灵气慧智化形,言时世政教为意。“诗言志”与“诗缘情”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诗歌理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诗言志”与“诗缘情”两种文艺思想不能等同,但也并非对立,二者随着时代演变不断变化。

从语源上看,“诗”的语义可为“志”,即心志的表达;在《尚书·尧典》中最早提出“诗言志”,可见在人们认识中,“诗言志”是人们对于诗的意义与作用的明显认知。而“诗缘情”一语出于陆机的《文赋》,即“诗缘情而绮靡”。在《诗言志辨》中,朱自清先生也详细的陈述了“诗”与“情”的关系。其“作诗言志”部分提出诗人为自己写诗,表达自己想法,咏吟他们所理解的人生义理,诗歌中的抒情因素渐渐增多。

朱自清在《诗言志辨》里从四方面分析了“诗言志”的涵义和发展迹象。分别是献诗陈志、赋诗言志、教诗言志、作诗言志。在朱自清看来“献诗言志”和“赋诗言志”主要发生在以诗乐合一的先秦时代;而“教诗言志”和“作诗言志”则是在诗乐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应时代发展而扩大意义范畴。

在朱自清先生看来,“诗言志”有多种方式,可以是“献诗言志”(“献诗”者往往是作者本人,所表意义清晰),可以是“赋诗言志”(往往是借诗言志,讽多于颂),可以是“教诗明志”(上位者通过诗教推行自己的意图)。以上三种“诗言志”的方法都与政治教化难以分离,甚至在“教诗言志”方面,上位者试图利用“教诗”来对下层民众实施教化,引导风俗。随着社会变化,每个时代都有顺应每个时代的精华产生。在“作诗言志”这一旁支里,以屈原为首的辞赋作者们先于其他诗者“歌咏自己”。以《卜居》、《渔父》为例,即便歌咏个人之志,也是以一己的穷通出处为主,其“抒情”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诗言志”几经发展,其语义不断扩大,为顺应其发展,“诗缘情”成为“诗言志”革新生命的力量。六朝人论诗,多表明其诗的“缘情”作用,但也并未脱离“诗言志”的传统。这时的“诗言志”和“诗缘情”是明暗互补、相互作用的关系。《文心雕龙·明诗》篇又曰“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这里的“志”指的是“七情”,所咏即所感,“缘情”的作用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

总之,“诗言志”和“诗缘情”是诗歌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评述方式,在不同的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多由所处社会需要的文化风气和政治宗教所影响。随着时代变化,我们更多地从整体的眼光看“诗言志”和“诗缘情”,毕竟归根到底“志”和“情”都属于人内心的心理活动,都是人内部感情的升华,有着极其丰富的价值。

相关文章

  • 从诗言志到诗缘情

    从古至今人们在论起诗言志和诗缘情时,大体有以下三种观点:一、诗所载政治教化和礼乐制度之志,二、缘情而发之诗,三、言...

  • 西窗杂谈:谁复挑灯夜补衣

    “诗缘情”一词出自陆机的《文赋》“诗缘情而绮糜”。“缘情”就是抒情,指内容而言;诗的特点是抒情,这比“言志”的提法...

  • 苏轼的这首诗这首词,讲穿人生是怎么回事,告诉你即便“此身我有”,

    诗歌以抒情为主。古人说“诗言志”,又说“诗缘情”,“志”为情志,包括理想和情感;“情”为情感。但抒情和说理并不矛盾...

  • “诗言志”与“诗缘情”

    诗发迹已久,集灵气慧智化形,言时世政教为意。“诗言志”与“诗缘情”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诗歌理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

  • 从诗言志到诗缘情---后记

    从诗言志到诗缘情的一路演变我们可以看到,早期诗多为文献诗,个体只能赋诗而志,这里的志主要是与政教相关,后来随着文学...

  • 诗歌鉴赏·情感篇

    诗言志——《尚书》 诗缘情而绮靡——西晋·陆机 所谓“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的。感情...

  • 情诗鉴赏

    诗言志,诗言心,诗缘灵感诗写情。诗是作者心灵的感悟,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因此才有了“文如其人”的说法,但凡事都有例外...

  • 教育纪事| 016 我的诗意人生

    “存心为志,发言为诗”(叶嘉莹语)。 情到深处便是诗。 “诗言志”语出《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

  • 读陶诗――陶渊明的“读《山海经》”

    魏晋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诗,由“缘情”走向“言志”。陶渊明的诗歌大概可分成四类:咏怀诗、家庭生活诗、田园诗、哲理...

  • 又何苦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不足故嗟叹之,情即为志,志即为情,如此作诗,岂能忘怀有志之动情。从古至今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言志”与“诗缘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er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