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回)
4.《归园田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品读:这首诗的意脉就是“归”字。全诗围绕“归”字进行渲染。
一、二两句,从年少习性说起,不适习俗,有一天要“归”去,三四句一个“误”字更直接说明了尘世乃是歧途,一定要归去。
五六句以“羁鸟”和“池鱼”自喻,表达对旧林的情感、“池鱼”对故渊的留恋,意在“归”去,而且亟不可待。七八句,终于“归”来,一个“开”字,一个“守”字,字里行间都是“归”来的喜悦,而且,还远不止这些,下文“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作者一气呵成,用最美丽最悠然的笔触,描绘出“归”来的生活一幅幅怡然自乐的情景。最后两句,则直抒胸臆,释放出从牢笼中“归”来的自然、悠闲、惬意。一个“归”字,写尽了作者不喜尘俗、不拘于名利的任真的个性与品格。
《人间词话》之“音律”
批注《人间词话》相关条目
删稿二
双声、叠韵之论,盛于六朝,唐人犹多用之。至宋以后,则渐不讲,并不知二者为何物。(批注:双声、叠韵的起源和发展演变)乾嘉间,吾乡周松霭先生(春)著《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正千余年之误,可谓有功文苑者矣。其言曰:“两字同母谓之双声,两字同韵谓之叠韵。”(周春先生为双声、叠韵下定义,简洁明了。)余按用今日各国文法通用之语表之,则两字同一子音者谓之双声。如《南史·羊元保传》之“官家恨狭,更广八分”,“官家更广”四字,皆从k得声。(此处存疑)《洛阳伽蓝记》之“狞奴慢骂”,“狞奴”二字,皆从n得声。“慢骂”二字,皆从m得声也。两字同一母音者,谓之叠韵。如梁武帝“后牖有朽柳”,“后牖有”三字,双声而兼叠韵。“有朽柳”三字,其母音皆为u。刘孝绰之“梁皇长康强”,“梁长强”三字,其母音皆为ian也①。(王国维先生进一步阐释双声叠韵的含义,我看是越解释越糊涂了,)自李淑《诗苑》伪造沈约之说,以双声叠韵为诗中八病之二②,后世诗家多废而不讲,亦不复用之于词。(李淑伪证沈约诗之八病之后,双声叠韵被废)余谓苟于词之荡漾处多用叠韵,促结处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必有过于前人者。惜世之专讲音律者,尚未悟此也!(王国维认为,在音律悠扬处用叠韵,在音律急促时用双声,更有悠扬平稳、抑扬顿挫之美。)(按:此则在原稿内已删去。)
立方《韵语阳秋》卷四引陆龟蒙诗序:“叠韵起自梁武帝,云:‘后牖有朽柳’,当时侍从之臣皆倡和。 刘孝绰云:‘梁王长康强。’沈休文云:‘偏眠船弦边。’庾肩吾云:‘载碓每碍埭。’自后用此体作为小诗者多矣。” (双声叠韵源于梁武帝。)
周春《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七引李淑《诗苑》:“梁沈约云:诗病有八,七曰旁纽,八曰正纽。”(谓十字内两字双声为“正纽”,若不共一字而有双声为“旁纽”,如“流六”为正纽,“流柳”为“旁纽”。)周春案:“正纽、旁纽,皆指双声而言。观神珙之图,自可悟入。若此注所云,则旁纽即叠韵矣,非。” (周春先生纠正李淑伪证沈约之谬误,正纽、旁纽皆为双声,而非叠韵。)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