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目的是什么?

教育目的是什么?

作者: jiandan简单 | 来源:发表于2024-04-06 23:02 被阅读0次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

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

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

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人生观,教育与人生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点:

以教育认识自己:第一要注意自己所处的环境,第二是自己能力,第三自己的能力在所处的环境能够发挥的作用,通过环境认识和自我的认识来达到适应环境、利用环境;

以教育革新自己:要铲除一切障碍物,如虚荣心、怠惰心等等,革新过去的错误观念;

以教育成就自己:按照自己的所长和所好去成就自己,譬如爱好理科的,可以在理科方面努力;爱好文学和政治经济的可以在文学或政治经济方面努力。

以上三件事,无论缺了哪一件,很难成为健全的分子,今后的教育应当从这三件事着手,尤其对于中学生,更应当特别训练。

学校教育最重要是培养自学能力

为什么要培养自学能力,叶圣陶给出两个理由:

学校教育并不是教育的终结,毕业后还需从社会各方面接受教育;

做人必须的东西非常多,教不尽的,教育机构职能取其重要的,这就要引导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就是需要引导学生自学。

唯有引导学习善于自学的教师才能够称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为什么要有教科书?

做一个够格的人,必须懂得许多事物,明白许多道理,实践许多好行为可是事故不能全部直接接触,道理不能一时马上参透,好行为不能立即正确实践,因而只能写在课本里,以便简介接触,从容揣摩,积久成习。学生读课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三能),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自学,终身做得到“三能”。

直观是受教育的重要手段。 无论什么学校要尽可能让学生直观,光凭一堆课本总有不足之嫌,直观就是跟事物直接接触,因而容易懂得,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要说明蒸汽机是如何带动火车的,课本不管怎么写,学生读完后恐怕还是不甚了解。要是学校有个蒸汽机的模型,酒精灯一点燃,活塞一推动,孩子们看了就大致懂得蒸汽机了。要是当地有火车站,火车站站长容许孩子们爬上机车去看一看,那就懂得更清楚了。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直观的门径:1)教师以身作则,事事处处为人师表,这就是学生最亲切的直观 2)让学生多接近各方面的先进模范人物,也是极为有益的直观。

如何让儿童快乐学习

儿童是怎样获得知识的?

儿童是怎样获得知识的? 儿童的心理和习性和深谋远虑的成人不同。成人对于事物力求精研,往往有为着未来的功利目的,便以为儿童的心理和习性也大约是如此。实际上儿童的各种举措哪里为了什么未来的效益和功利。遇到疑难当前,他们只想去弄明白,去应付,所以他们只管玩弄、抚摩、观察、试验,在成人看来也许觉得可笑,而他们却有无上的乐趣。他们从解决疑难得到了快感,就欢呼雀跃,继续练习。因为对任何事物都有兴趣,他们就肯练习,新的经验就逐渐增多。儿童的不好学,一定是学校里的设施不能引起他们玩弄、抚摩、观察、试验的动机,因此不能使他们产生快感,结果就是使他们不高兴去练习。

知识的获得,只不过是欲望、兴趣、努力连续的结果。孩子看见人步行,非常艳羡,于是本着他的脚的本能,努力学步,后来竟自己能走了。只有自己能走了,才可以算知道了走的意义,具备了走的知识。其实任何知识的获取,都与孩子学走一样。

知识究竟是什么?

知识究竟是什么? 求知识的动机由于需求,没有需求,便得到知识。所谓需求就是满足现在的欲望,达到愉快的境地,知识是帮助我们计划,支配我们行动的。以前的教育叫儿童学习知识技能预备着他们将来应用,所以儿童在学习的时候就很不高兴。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因为不是他们当前所必需的。

知识不是可以传授的,对于儿童我们绝不能将现成的知识装进去,而要使儿童自己做出来;不是使儿童学习了现成的知识,预备应付将来的事物,也不是使他们只为了有知识而去求知识,而是使儿童从事物中寻求真知识,并用真知识来支配他们的行动。儿童遇到事物,发生了求知的动机,于是亲自去观察、去试验,结果他们对于这个事物的到了一宗新知识,他们在生活中就有了趋向。这种活动创造的能力,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用得着,这才是怎样做人的根本方法。 学校教育能注重这一点,学生就能不断创造,以谋求社会的进步。

怎样让儿童经常有求知识的动机?

怎样让儿童经常有求知识的动机? 要讨论这个问题,先要说明一下本能、欲望和兴趣。儿童都有他们的本能,本能正是教育的原料,如果不加以陶铸,对于人生不产生价值,所以无所谓善恶。教师如果能留心儿童的本能,便可以在教育上找到扼要的手段,随时获得新的经验和知识。儿童的某一本能倘若有善的倾向,便应该设法使他们尽量发展,渐渐成为有意识的习惯;倘若有恶的倾向,便应该设法引导他们转向积极,不使造成恶的结果。阻遏决不是正当的方法,如果将儿童的各种本能阻遏净尽,教育就失去了原料,那还有什么教育?

欲望是人生活动的原动力。欲望的起源由于感到缺陷。渡水不得,便想造船;致远累事,便想造车;推而广之,便是哲学科学,哪一件不是从弥补缺陷起源的。儿童的活动逾越常规,就因为他们对环境感到新奇,非常羡慕,于是引起了求知求行求享受的欲望。顺着他的欲望的趋向,作为教育人的入手方法,使他们如愿以偿,才是教育者最应当尽力的事务。

兴趣是我们生命所寄托的。一个人的世界,不能大于他兴趣所及的范围,唯有这个范围方是他内在的真实世界。人的生活以他的兴趣所及事物来划定广狭远近的范围。一个人兴趣所及的事物很少,那么他的生活就非常狭小浅近。今后的教育要着力于扩充儿童兴趣所及的范围,并使他们养成终身的习惯。一个人影响他人的能力大小强弱,多半靠他自己的兴趣的多少和深浅。无论何人,如果要影响他人,必须同情和了解他人的兴趣所在。所谓同情和了解,就是从他人的观点去看当前的事物。所以教育者需要扩充自己的兴趣范围,更需要真切了解儿童的兴趣可能及到的范围。

要使儿童经常有求知识的动机,须要根据他们的本能、欲望和兴趣,想方法来引导他们的本能,顺应他的欲望,扩充他们的兴趣。如果能给儿童布置个极其适当的环境,自己却忘记了自己是教师,而是使儿童也忘记了我是教师,只觉得我是他们的环境之中的一个同情的互助的伴侣,这才是今后所需要的教育者。

小学教育的设施应当怎样安排呢?

小学教育的设施应当怎样安排呢?今后小学必须的设备是会场、工场、农场、运动场、试验室、娱乐所、图书馆、博物馆等等,一个学校便是一个社会;儿童进了学校,只是与各种事物相接触,只是觉得有许多事物要做;有必要的时候,他们自然会到会场里去讨论,会到图书馆里去看书。他们对于环境,兴趣所及有所不同;他们各从所好,随时运用心力和体力,或是工作,或是游戏,来满足各自的欲望,便随时长进经验,随时有所创作有所进步。教师对儿童要担负帮助和指导的责任,但是教师自身也随时长进经验,随时有所创作有所进步。教师事业就是教师的社会生活,帮助和指导儿童就是他的“尽其所能”。

儿童在学校里便知和行合一,修养和生活合一。他们的本质是创造的、进化的,所以教育越进步,他们便养成更健全的人。同时,这样的学校生活便是社会生活,而且更有系统,更有价值,更有改进的精神。他们并不觉得进了一个特殊的境界,游戏依旧,工作依旧,社交依旧,却不知不觉得到了做社会中的一员的经验。

加油吧!

相关文章

  • 教育目的是什么?

    并总结出了以下12点有意识地获得幸福的思维方式: 1. 不断问自己问题。每个问题都会开启自我探索的门,然后,值得你...

  •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前不久,到朋友开的茶店去喝茶,严格说来不算朋友,只是之前去她那里卖过几次茶,便熟悉起来了,其实我对茶以及茶文化并不...

  •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这个词对于我们教...

  •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有个朋友拿了一张儿童教育课的宣传资料问我,那上面的理论是不是从精神分析衍生出来的。我看了看,大部分都是,当然还添加...

  •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本文是基于奇葩说S4E16陈铭观点的思考 在无聊的时候,我也想过一些感觉起来玄而又玄的东西。 一、大学 我在...

  •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在昨天的例会上,我校胡会霞老师在一周一次的“教师论坛”中做了发言。她首先让我们观看了一段董仲蠡...

  •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今天早上我不知道该如何写完亲子教育的11讲,就先学习吧!第二次看完台湾大学周志文教授《守候着我的笨女儿,直到...

  •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各种辅导班漫天飞舞, 素质教育喊了很久! 一边是国家给小孩减压; 一边是小孩负荷越来越重! 我一直思考这是为什么?...

  •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不是成功,而是幸福。 教育质量的标准,不只是分数, 而是身、心、脑和谐完整的生命。 这不仅仅是对教育终...

  •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最近经常有这个感觉,当我们是小孩的时候,反感家长教育的那一套,到了我们自己做了家长竟然也会复制一遍,所以很惊讶: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目的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ho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