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杨岚南开大学《情感哲学情感教育》之3滋味中的至味

杨岚南开大学《情感哲学情感教育》之3滋味中的至味

作者: 湘水E人 | 来源:发表于2020-03-10 19:54 被阅读0次

这一段解决了下面的问题:什么是梵?领导是个什么样的人?怎样树立敬畏心呢?

1.不满是形成改进的起点,知足常乐就会停滞不前。绝望即哀莫大于心死。有欲念是一个有生机活力的人。承认了欲望的合理性,就承认了人的合理性。人的价值和尊严才能在欲望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经济上的节俭是节欲。而现代化生产是刺激制造鼓励你的欲望。欲望将成为动力。绝望的真相功能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激发个体与社会的变革,物极必反,绝处逢生。

艺术的功能是传奇志怪。文学和艺术都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极端的情感才能感到的艺术。

顺生哲学——顺其自然,节哀顺变。

绝望如果形成一种常态,内化到你的情绪低调中,这就是一种放任。心如古井,不起微澜。

目标达到也会形成空虚。有人实现空前的成功,甚至会自杀。没有新的目标出现的时候,人更容易空虚。当精神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会感到空虚。

贫穷是一切罪恶之源。——胡适

但适度的贫穷也可以成为动力。有钱难买少时贫。

梵:空幻、寂灭。空幻指世界中的万象是幻想,寂灭是绝对的宁静。

道的特征是静;静观才能悟到。了无生趣,半枯半容,方生方死。

2.淡漠是情感处在迟钝状态,像木头一样。弹幕的积极作用就是保护自我的作用。

“我看你的时候很远,看云的时候很近。”个体有何有何,就是个体独立,不和其他人融为一体,人和人之间的疏离,越近的关系越隔离。

当一个人情绪化、情绪不稳定,会影响他的责任能力。当人的情绪中理性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外在表现为:冷静、客观、中庸。现代文化以科学文化为中心,科学文化就是以理性为基础,从而塑造人的情感,以理性为主轴的情感结构:冷静、中立、客观、平和。对比传统文化中的情感:夸张、情绪大起大落。

3.领导是一个全才,这个人是淡和的,淡而无味。已无味和五味。领导人淡、和、平、中,这是最高层面的人才。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

博弈之交不终日饮食之交,不中越势利之交,不终年经久不衰的是精神之交(文化、精神层面)。淡而长久。

在审美方面,淡也是一种美的境界。三四流作品是强感观刺激,引发情感急剧起伏。二流作品启发思考。一流作品淡而久。最高级别的作品自然,虽出于人手晚出自然天衣无缝,巧夺天工。

道家的美是朴素。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淡和之美,清淡之美。——古典审美

李渔《闲情偶寄》日常生活审美系统描述。饮食中最好的荤味是虾  鲜(自然)

最好的素菜是笋  淡(朴素)

蘑菇是清虚之气,下雨长出。

以淡味合五味,以淡味胜五味,滋味中的至味是淡。非常新鲜的食材用清蒸,不新鲜的食材用炒。

4.对于经历坎坷的那些人来说,宁静是极不易求的一种境界。修炼之后的宁静——心静如水。平静的一种方式——拓宽视野(站得高,看得远,看得淡,看得小)。审美是一种静观。情感丰富不一定利于审美,因为拉不开距离。审美需要静观,有审美距离近观时才能看出利弊、好坏、美丑。

脱敏疗法——经历多了后见惯不惊获得宁静,用历史视野看问题。

中国山水画的场景往往就是尘埃落定的永恒的景象。

儒家的认识观:溢+加 科学方式。

道家的认识观:减+损  哲学方式。

心向虚宅虚静,沉怀才能观道。

道家:虚静、心斋、坐忘、天人和一。

身体的坐禅、面壁、瑜伽、气功都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死的理想是宁静,终结永恒状态。生的理想是成长、希望、壮大。

5.对功名利禄的超脱,亲近无为是道家。

中国人的人生观:儒道互补。中老年时持道家观念: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年轻时:无神论者。中年时:有神论者。老年时:佛教慰死。

佛法的本质是空。

瑜伽超脱在于超脱成败,不以成败论英雄。道家超脱在于清浊、清气、清净。释之超脱在于色空(印度的大众文化)。佛教超多在于众生平等。

人生四境界——冯友兰

第一境界是自然境界,第二境界是功利境界,第三境界是天地境界,第四境界是圣人境界。

卢舍那佛是最美佛像——佛陀面容,有80种好。外在的修行和内在平和心态修炼,实现理想自我。困境中找到希望,危机中找到转机。

6.崇拜是对强者的强烈崇敬和服从,崇拜程度高则会神圣化。不同宗族所崇拜的神灵形象与自身种族相关。贫穷时物质崇拜较强。内在价值超过物质价值时就不拜物。将崇拜对象变为你追随学习模仿的对象,有助于个人的提升。奋斗成功的人都有自己崇拜的对象,注意不在崇拜别人的过程中抹杀了自己。科学可以破除迷信,认知是破除迷信、崇拜、膜拜的利器。做自己,不盲目追随别人,发现真我,实现自我。

平易近人,与群众打成一片,可能影响尊敬。仆人眼里无伟人,近而不敬。树立敬畏心,可以通过礼和智拉开距离。宗教的建筑体现威权,哥特教堂。持久的尊敬来自于佩服。尊敬情感,注意距离和位置。生活范围越大,自己发展层次越高,崇拜的对象越高。自己发展得好是赢得尊敬的前提。

7.伊斯兰教敬爱。行为方式是服从。

儒教仁爱。有等差的爱,人的表现根植于孝心。

基督教博爱,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佛教慈爱,慈爱是大爱。

中国人有五伦之爱,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无爱(第六伦)。亲情和爱情不能随便泛化。友情可以泛化,义结金兰。至高的爱是大爱无疆无痕。过分的完善完美,成破灭,不吉利,中庸状态最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岚南开大学《情感哲学情感教育》之3滋味中的至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ig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