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杨岚 南开大学《情感哲学 情感教育》之2 天才为大众立法

杨岚 南开大学《情感哲学 情感教育》之2 天才为大众立法

作者: 湘水E人 | 来源:发表于2020-03-10 08:04 被阅读0次

这部分解决的问题:常识是怎么来的?怎样将苦和乐进行转化?为什么当母亲的女人要学会示弱?忧愁因远虑而引发,如何排解呢? 怎样消除烦恼呢?怎样避免生硬的施舍?如何做到诗意的生存?为什么要学会贩卖希望?什么样的理想可以实现?

科学真理会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变成常识。

1.美是一种精神的训化,尤其是优美。优美是形式上格式化的,内容上是精神训化。让你有审美习惯的才会成为优美的、优雅的。先锋的艺术、前卫的艺术是让你警醒,而得到启迪的艺术可能不是优美的。清新、怪异、滑稽、尖锐、震颤、震撼是艺术追求的效果。

2.规律——情感基调14岁后由自己决定。14岁后要构建起自己的情感智慧和情感理性。

3.艺术气质和敏感是相关的。敏感和好奇是天才的表现。敏感是内心的感受与艺术有关。好奇是向外的探求与科学有关。

4.沃森认为有三种基本情感:爱、愤怒、恐惧

宗教就是基于恐惧心理,没有恐惧就没有宗教。宗教最大的功能是慰死。如果你的精神力量做到了内心征服,那么你的力量越大,审美就会越大。宗教上层强调精神超越,底层强调因果报应。

君子有三畏:天地、鬼神、大人(有成就有地位的人)。这表明的是对力量的尊重有所敬畏。有智慧有知识的人,更有敬畏,尊重规律。

怒伤肝,喜伤肾,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百病皆生于气。——《黄帝内经》

女人压抑,气郁结,长肿块。

女性重罪一般是情杀。仇恨会转变命运。仇恨的人会成为复仇的工具。女性不被情绪所左右,自己要能控制自己的情感。

5.发火与弱者。发火是弱者的姿态,因为你失控,真正在内心强大时肚量会很大。

在佛教中有这样一种说法: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同情慈爱)。消灭敌人的办法,最有效的不是消灭肉身,而是将敌人变为朋友。

乖戾是泛化的愤怒。

6.怎样将苦和乐进行转化?就是退一步想。苦乐转化是一种对比。

犬儒主义——苦中作乐,以苦为乐。比如:走开,别挡着我的阳光。这就是通过放弃来获得快乐。对比通过进取获得快乐,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愤怒 悲哀)。长歌当哭  乐极生悲。在政治和宗教中有少数人做到了,以苦为乐,苦中作乐。

享乐主义的基点——人生有限,而变得功利,追求短期价值,时间缩短,而失去了长期的价值。

7.西方文化崇尚悲剧精神,理性确定价值感。东方文化崇尚喜剧精神,感性确定价值感。思考人生价值最多的是身体不好的人。时间不长不短,既有历史感又有现实感。

戏不够,鬼来凑。这是一种东方喜剧精神(消极 回避矛盾)。悲表达是荒诞,俯视;喜表达的是滑稽,仰视。

幸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这是一种我在他人之上,向下俯视的态度。这是一种淡漠的智力上的优越感。如同写悲剧的,认真看悲剧的天真,超脱其外的冷漠。所以嘲笑别人的人是无情的人。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无价值的撕给人看。——鲁迅

高级的喜剧能启发你的思想。喜剧的层次:滑稽→闹剧→世俗琐事→社会喜剧→文化喜剧。

苏东坡人生赏心乐事16件

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

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

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

隔江山寺闻钟,月下东邻吹箫。

晨兴半炷茗香,午倦一方藤枕。

开翁勿逢陶谢,接客不着衣冠。

乞得名花盛开,飞来家禽自语。

客至汲泉烹茶,抚琴听者知音。

没有同情心的人就没有正义感。冷漠的社会利于追求效率,不利于追求公平。效率基于理性,公平基于同情。同情是一切感情的基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感同身受。相同的境遇才能产生相同的感受,达到真正的理解。理解就是相同。

8.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泛化),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聚焦)。

心中有爱的人是得到过爱的人。爱能教会爱。母爱决定人的乐观基调。

9.男选女以性感为先,女选男以力感为先。

身为母亲时示弱,迎来更多的保护。示强,好勇斗狠,增强危险性。生育和哺育幼稚时是女人最弱的时候。爱情的本质构成生育单位。所以一般40岁的丁克半数都后悔。女孩的教育是将来的捷径。男孩在应试教育中是弱势。

孝以顺为上,培养的是奴性。现在二十四孝的好子孙没有了,二十四孝的好父母出现了。孩子个体意识增强,独一无二,出类拔萃。

10.哲学家的忧,是理性的忧,有正向价值。

一个时代堕落的标志是一个乐呵呵的哲学家(忧患)和一个胖乎乎的诗人(愁)。哲学是黄昏时候才起飞的猫头鹰。诗人要将全人类的情感放在身上体验而愁是最深刻的,因为忧郁而不思茶饭。无缘无故的愁是一种富有诗意的感觉。

山水画中,山有人的情态,这样的山才有艺术形象,有人的性格才变成审美的对象,将人的情绪的色彩放在山水上。

忧愁因远虑而引发,如何排解?①两周之前两周之后的事不想。因为这是想多了,只想进处。②将忧愁放大的时候,是我们将忧虑的事想得过重。将事情放在一生的坐标系中看,都是小小的问题。建立大的坐标系将是放入价值将降低。大学生为情而自杀,如果我们把它放在大的坐标系中,你就会庆幸没有成就这段姻缘,看到的世界更大。

小资阶级有点轻愁,精神层面的需求,因应占据的烦恼。烦恼消除的方法——抛开。消除烦恼最根本的方法 ——去除欲望,忘忧。当烦恼变成持续情绪的时候,形成郁闷。文化艺术和造就艺术,以烦恼为主题。烦恼是现代社会病。

11.科学之一有正向价值——怀疑一切 系统的质疑。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有怀疑和质疑精神的人是有问题意识的人。有问题意识的人是解决问题之人,是干实事之人。

当认知范围扩大,无知范围也随之扩大,此时就会出现烦恼。人类以有限的生命追逐无限的认知。

12.不后悔,既是不反思不改变。后悔是否定自己,否定过去。

忏悔表示有反思有改变。有忏悔精神的人,道德意识比较高。忏悔是心灵个体沟通,私密性有正向作用,忏悔公开化就成了心灵伤害。西方的《忏悔录》。在别人的经验或教训上获得成长。

不要因人废言——贪官说反腐。人性在忏悔中得到升华。

西方宗教说人类是有原罪的,应该永远谦卑,低下头反省,让人变得有敬畏心,对人有警惕,不轻信。人和神是两个系统。

西方人认为:好人无可制约,可能成为坏人。坏人相互制约,可能就干不成坏事。这是因为更相信制度的力量,而不是相信人。

忏悔是赎罪、净化心灵、希望、起点、心灵洗澡、思想汇报。

13.遗憾是对未了愿望的追忆,是一种不作为。(不满 不甘)

内在的美好向外散发,而且惠及他人,这就是慈悲。宗教的慈悲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善意,广博的爱心(如佛教中怕踩死蚂蚁)。黎明星是慈悲心的起点。

生硬的施舍——①没有理解其尊重的悲。②慈悲与谅解心放在一起,普及众生(像太阳一样,不选择等距离的朝向世界)。如果避免了生硬的施舍,就不会出现做了好事,没有得到好评,做了好而没有得到好的结果。

无私和自我牺牲都是一种利他心。超度行为是一种深情大爱。小陈佛教渡己,大乘佛教渡人。有慈悲心时,能自我约束(戒律),有大无畏的勇气。

14.反者道之动

纯粹的善与积极是不存在的。美丑善恶是相反相成的,比如歪打正着。好的出发点不一定有好的结果。越美好的愿望越不一定有美好的结局。用通向天堂的美好愿望来铺设一条通向地狱之路。——赫尔德林。这就是说的好人做坏事。

善恶杂存,除恶即是行善,存善无所作为。善恶是相辅相成,有了分别,彼此有别,相反的东西是相成的。

15.不同的宗教讲的爱不一样。

儒家仁爱,是有等差的距离的远近,以我为中心的爱。

道家真性情。

基督教博爱,基于平等的爱,人和人之间的平等,父与子平等。

伊斯兰教敬爱。

佛教慈爱,是盛情大爱,是泛化的爱。看起来斩断人伦,讲极乐世界,表现出众生平等。

怜悯是对弱者的同情,是善良的起点。是向下的情感。与政治的义愤相关。

16.希望的魅力是闲置了未来,让人生有了高度和追求。

面试的时候,理想自我的表达很重要。理想自我都契合的人会非常合拍。希望在什么地方就会引领他的人生向上。

17.诗意的生存——理想的生活。

①柏拉图《理想国》有理性智慧的哲学家统治社会。诗人应该被驱逐出理想国。

②亚里士多德说艺术可净化情感,引导情感走向正向。

希望文化重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信息文明时代,知识分子成为生产的主力军。现在是致使经济时代。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就是保持希望。信息文明与生态文明共建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18.贩卖希望——才能成为领袖(愿景领导,理想前途教育)。

失业者宁愿追随贩卖希望的人,而不愿追随失与救济的人。《码头工人哲学家的深思录》

希望对于处困境中绝望中很有魔力,会贬卖希望的人才有凝聚力。会贩卖希望的人是最有魅力的,懂得笼络人心,整合资源。

现代艺术将表现消极情感作为表现主题。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容易失望,严格要求自己获得提升。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合理的都应变成现实。什么样的理想可以实现呢?现实又合理的理想可以实现。不符合规律理性内心真正需求的希望不会实现。当伴有很大希望时,情绪将起伏不定。情绪淡定的人是安于现状的人。无欲无求,就会心如止水,不利于社会的改进,这是消极人生观。

一般人是虫,读书人是龙。

读书人变数很大。有理想的人命运变数就会大,情绪变动也大。努力朝向理想,尽力实现理想是积极的人生观。抱有可实现的希望,立足现实,形成淡定从容的心境。稳打稳扎,稍有改进。不抱希望的人生是平淡、平庸的。平和心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岚 南开大学《情感哲学 情感教育》之2 天才为大众立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gji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