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圈里出现最多的话就是“坐等为祖国母亲庆生”等之类的话,幸运的是,我现在居然对待假期不再像以前那么期待了,工作与假期,都能用一种更平和的心态看待。但我还做不到像期待假期一样期待工作。。。看来,觉悟还是太低,所以工作平平。
在听樊登老师讲这本书之前,我甚至都不知道稻盛和夫这个人,听完之后,基于对稻盛和夫的敬佩之情,我立刻就去把这本书看完了,遗憾的是,因为我已经有电子书了,就没把这本书买回来,但至今仍然念念不忘,纸质书的魅力是电子书永远无法比拟的。
日本四大经营之圣分别是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及稻盛和夫,其实,我只知道松下幸之助,哈哈哈。。。看了稻盛和夫的基本理念后,真的非常有兴趣去搜搜其他三位经营之圣的相关书籍来看看。有给我直接推荐的吗?
稻盛和夫27岁创办京瓷,52岁创办第二电电,78岁(2010年)接受日本政府的恳请接管日航,三家均为世界500强,其中,京瓷市值日本最高,日航在他接手后一年内扭亏为盈。
稻盛和夫的迷茫期
稻盛和夫早年初中两次升学失败,患上肺结核,后来考大学也未能如愿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毕业后还找不到工作,最后在老师的推荐下,进了制造国内类似陶瓷一类的京瓷公司,上班后,公司因经营不善屡屡发不了员工工资,跟他一起进公司的大学生都跑的无影无踪了,他本来也想辞职去当兵的,但迟迟等不来家里给他邮寄的户口本复印件,无奈只能不了了之。
后来与哥哥电话聊天,哥哥说:你还好意思提这事,家里辛辛苦苦送你读大学,多亏了老师给你介绍的这份工作,你不感恩,结果还不到半年就要辞职,你对得起家里和老师吗?也许因为这番话,也许因为稻盛和夫自己后来想通了,与其呆在这里抱怨、什么都不干,还不如沉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好好研究这个专业知识。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但每个人面对挫折的表现却完全不一样。其实,看到这一段经历我就开始对稻盛和夫表示敬佩了,试想一下,如果让我在那样一种恶劣的公司环境下,我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我想,我基本上是选择跳槽再另做打算吧。但如果是这样,也许就不可能有后来的京瓷、第二电电和日航了。不要轻易对挫折说不,更不要在挫折中放弃,以后面临任何困难时,希望我都能对积极面对。
从迷茫期向觉醒期的跨越
23岁是个转折点,稻盛和夫从这一年开始做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决定:“先埋头干活,其他都不要想”,不再每天抱怨和牢骚以后,他开始发自内心的想要深入的钻研这个跟他大学所学的专业完全不相关的陶瓷知识了。
为了弄懂这个行业,他把整个家都搬进了单位,并且让单位给他订阅陶瓷杂志,日夜吃喝全在单位,几年如一日,几年的积累让他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也让他对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主动将工作变成有趣的事情,在不断获得进步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兴趣。这一招打算在我自己身上试验一下,看能否将我的工作变成我喜欢的工作,甚至我热爱的工作。
他把工作比喻成恋爱,用恋爱的心态来对待工作。那个经典的研发“镁橄榄石”的案例,稻盛和夫之所以能找到黏合剂的最佳材料松香,他几乎日夜只思考这一个问题,终于在一天偶然的机会踢翻松香,从而解决了难题。这绝非偶然,这一切源于他的苦苦思索与坚持不懈。
稻盛和夫工作的经典理念:
一、工作不仅是为了赚钱
稻盛和夫在京瓷上市时,没有抛过一股原始股,他并不是为了钱而工作,他考虑的永远是从今以后更努力的工作。把工作的目标定为赚钱,一旦达到这个目标,会突然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空洞而迷茫,而且这种“快乐”的日子并不会持续太久,它只会让你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二、喜欢上自己的工作
这也是我最近一直思考的问题:到底是找一份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工作,还是喜欢上自己现有的工作?两者我打算选择后者。之所以现在不够喜欢,原因多半是因为自己在这个领域太浅,而如果在金融行业钻研的深入,我想爱上这份工作应该完全是可能的。稻盛和夫鼓舞了我,这世上没有人是天生聪明的,恰恰那些聪明的人,也许对待工作更容易朝三暮四吧。
三、做“自燃型”的职场人
工作中可以把人分成三种:
不燃型:工作就是痛苦,无论做什么都是被动、被逼,无论你怎么鼓励都无动于衷
可燃型:你给他点火、启发和鼓舞后会信心大增,努力工作
自燃型:不用任何人在后面用皮鞭鞭策,他自己会主动去努力工作,爱上工作。
自燃型的人要么晋升了,要么创业单干了,不自燃,就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停滞不前,碰上行业的周期性危机或衰退,其前途渺茫可想而知。所以,请做回那个“自燃型”的人。不管你们做不做,总之,我是正在努力做了。
四、不断的为自己设立更高的目标
这本书最经典和令人敬佩的案例就是:京瓷是如何成为松下最大的客户的。早起,松下是京瓷最大的客户,因为财大气粗,供应商竞争激烈,松下的要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苛刻,但面对松下一次又一次的压价,稻盛和夫总是应承下来,然后在公司拼命的研发,努力用更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交付松下,直到京瓷在松下的严酷锻炼下远远地将其他竞争对手甩在了后面,这时,有能力决定价格的从松下变成了京瓷,而且,京瓷从此不再仅仅依靠松下,它还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比松下要大的客户。这种观念、智慧和毅力是惊人的,也是我最最折服的地方,我在工作上也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某一项工作,以前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就算OK,后来,领导对这项工作有了新的设想,不断地向我提出要求,在经过几个月的打磨后,领导依然还有新的要求,我对比之前和之后的效果,的确是,我自己的收获是最大的。我再一次感受到稻盛和夫的理念在如何正面影响我的工作和心态。
五、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这一条理念我到现在依然心存疑惑,或者说,我不知道这是否是适用于其他企业的经营理念。
暂且分享出来,一起探讨。京瓷的理念是不设立长期规划,最看重年度计划。长期规划太长远,变数太多,年度计划明确、具体,而且必须尽一切努力实现。这里面有两个不确定性,没有长期规划的企业可能不能有效的预判未来,现在国内主流的思想里,企业都会设立1-2年的短期目标与3-5年的长期目标,虽说长期规划变数很大,但所有的长期目标其实也都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变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做修订,今天我在听李善友的《颠覆式创新》,好家伙,讲一天的课,课程目录23节,我才看了前两节,异常精彩,所以结合起来,固化的管理层要是太看重长期规划,也很可能遭遇“创新者的窘境”,忽视变化。
六、创造性的工作
这一点可以建议给所有人。
每天哪怕很少一点,也要在“创造性的工作”上下功夫。比如,打扫车间总是从左往右。那么,今天从中间往四周试试看效果如何?或者,用拖把试试?再或者,向领导建议,买一台吸尘器如何?要是我自己再改良呢?
这个例子很简单,但却适用于人生、工作还有生活。
工作能够磨练心智,只有努力工作了,才能具备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稳而不摇摆。只要抱着纯粹而强烈的愿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那么,任何困难的目标都一定能实现。自勉。
好了,今天分享结束,去听今天上线的新课程《放弃的艺术》了,国庆节,简单而平淡的小快乐,安安静静的坐在电脑旁,这跟朋友圈的各种晒相比,是另一种幸福!各位,国庆节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