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发现惜惜阅读过程中存在阅读方面的很多问题,今天和朋友一起说到他们家孩子最近也出现这种情况,通过交流,对于孩子阅读过程中的添字去字问题好像更加明确了,特写此文章,让思路更明确一下。
惜惜小朋友从一岁左右开始给她读书,由于自己的误区,小学之前阅读从来就是我读她听,认字就专门认字。所以上学后,尤其是学习完拼音后,她自己仍然不喜欢自己读,还是让我给她读。在测试阅读理解中,我发现错误率比较高,通过和其交流,是因为自己读的少,读的时候根据拼音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读完了,其实她只是把字读完了,并没有理解文章的意思。
发现此问题后,我开始意识到孩子自己阅读其实也是蛮重要的。那么起步已经晚了,那就需要针对性的阅读。
我开始买来专门的阅读理解,不说具体做题,就是读里面的文章。因为里面的文章相对来说比较短,她读起来不怎么费力,每天两篇,她比较容易接受。其次,晚上在读书的时候,我有意识的给她留一些话让她来读,慢慢的读的内容多了起来。 后来开始买一些简单的成语故事或者寓言故事,带拼音的,每天读一个,渐渐的越来越顺畅。
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之前是我读书,加强她听书。我感觉听书也可能对她自己读书的积极性有影响,所以听书停了。听了之后感觉读的内容其实很多她就知道,目的很明确认字,读熟练。但是少了听书的内容,好像阅读没有以前深入。毕竟听多了可以理解的也会多起来。所以之后又把听的内容加上一些。
假期里面,针对阅读开始多起来,一般是以我们共同阅读,有时候我重点读,她补充一些语言,有时候她重点读,我读她不会的字,慢慢的现在过渡到她读一些简单的绘本和三十页的故事。
前面说这么多,很重要的一点儿:阅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点点的深化和加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耐着性子,不要随便和别人对比,因为我知道她的好朋友早就可以一个人读很多了,如果一味地想着别人已经会跑了,她还不会走,作为家长自己先焦躁起来了,就更不利于在孩子自身的基础上逐渐的提升了。慢慢来,终可以追赶上的。
那么,在读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添字去字的现象。
首先一个原因和孩子自身的眼,脑协调能力有关,孩子们的协调能力可能还不是太好,这是一个客观存在,还有就是孩子自身的识字量的限制。三四年级的孩子看到一篇文章肯定会比一二年级的读的快读的好,为什么,识字量大了嘛!
另外惜惜在读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句话意思一样,但表述不同,其实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思把书本上的内容说出来了。这个就说明孩子的理解力没有问题,可能由于阅读的提升,有时候急于求成,就像孩子没有走好路,直接想跑,很容易跌倒一样。这时候就需要正确引导了。
再着就是她会省略一些她认识但是不影响句子意思的字或词。比如:了,的等。可能孩子太急躁了。
怎么引导更有效呢?实验下来感觉这几种方式,孩子还比较容易接受的。
我感觉在引导阅读的过程中,不应该打断太多,只追求每句话读正确,而让孩子读不出来故事的趣味性,从而失去阅读的兴趣。所以一般在阅读故事时,她读的句子只要不影响整体意思,我一般不会刻意纠正。
和孩子一起读一些内容时,我会刻意引导一下:有意放慢速度,一字一字把字读慢读准确,这样孩子在读的时候也会放慢速度。当孩子读时,如果是一句话或者是一页内容,没有读错的,我就会刻意的表扬一下,并且问她:你比妈妈读得还要好,没有出现添字去字的现象,你教教妈妈,你是怎么做到的?她就会告诉我:我手指着,一个一个读。之后学着她的样子读,她之后就会比较上心。
孩子的问题不是我们纠正一次,她就不再出现,彻底解决了。更别说她们识字量这个基础的限制了。在阅读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有时候由于少字,一句话的意思都读错了,这时候我会再重复读一遍,或者我重复她读的话,把她没有读到的字停顿让她补充,她就会意识到并且改正,也不影响整体的阅读。
我们还会发现孩子学过的课文,很少会出现添字去字的现象了,因为读的次数多了,一些好的文章和内容,我们也可以让孩子多读两遍,添字去字的情况可能就会少了。
这样的增加和引导的过程有一个好处:减少孩子情绪波动,减少负面情绪的发生,避免鸡飞狗跳,不欢而散。
现在想来,我这些都是些笨方法,慢慢一步一步走。大家有什么好方法,也希望多多赐教,让孩子的这个阶段更好的快速的过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