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认知思维16讲|看清关系的本质,拥有融洽的关系

认知思维16讲|看清关系的本质,拥有融洽的关系

作者: 人啊认识你自己 | 来源:发表于2020-06-08 12:05 被阅读0次

课程来源:李松蔚《未来世界的生存法则:认知16讲》第九课 看清关系的本质,拥有融洽的关系

在远古时代,还没有钱这个东西的时候,人们已经在用物物交换的方式在进行着合作了,因为这些合作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关系的基础就是合作,为了各自的需求相互合作获取需要的东西。

本课引入经济学视角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物交换,各取所需用在商品上很容易理解,如果放在一些很抽象的事情上,可能就不那么好理解了,但是也可以把一个抽象的东西看成是一个商品,然后套用经济学概念就好理解了。

举个例子,你急着出门,希望孩子快一点收拾,但是孩子却磨磨蹭蹭,让你非常不耐烦,有时候会难免生气:”你怎么回事!搞得这么慢!”

但是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没什么可生气的,只不过是他有个商品叫做“加快速度” ,如果孩子不愿意出售这个商品,那按照交易的方式,我们就应该抬高价格,1 换一种很温和的语气说:“宝贝,帮帮忙,妈妈上班要迟到了,可不可以快一点?” 2.承认这是孩子在“帮你的忙” ,孩子听到这里,他觉得划算,那就会加快速度了。

可是有的父母会不断说:“快一点!快一点!” 用语气给孩子施加压力。有的还会说:“怎么这么笨手笨脚。” 

如果用经济学视角,你去买东西,如果卖家的价格超过语气,我们肯定是商量的语气,但是现实用在和孩子互动中,我们却在用威胁的方式,那只会有反效果,人家更不可能卖给你了。

这个视角的背后是说人跟人都是平等的,没有“应该”两个字,所有的行为都是各自心中的等价交换,这个原则对于同事,朋友之间比较容易应用,但是如果换成是和孩子,和爱人,和父母就总会掉入“你应该”如何如何。而我们的很多痛苦都是由“应该”带来的。

我们觉得我们是地主,有权利去让别人来听我们的,特别是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也是因为中国特有的文化,让我们觉得父母就有天然的权利来命令孩子。

而合作的意思是双赢,让大家的需求都被满足,当我们惯用的方法不好用的时候,可以试试从经济学的框架去思考,也许会有新的启发。

想一想这不都是符合第二序改变的4个特点嘛,昨天没想明白的第二序改变,一直在脑子里去思考,在听这节课的时候,似乎更能理解了一点,经济学视角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框架,让我们多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思维16讲|看清关系的本质,拥有融洽的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iv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