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你是怎样看待“孩子”这种生物的?扪心自问,你是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的?有没有那么一刻的平静,让你瞬间感觉,自己的育儿方式与父母对待你的方式“神相似”?走着走着,你有没有变成自己曾经最不喜欢的样子?
荣格说“当你的潜意识没有进入到你的意识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命运”。
儿子的小伙伴小D,时常在人群中说话如空气般的存在,无人回应。有时他像个复读机一样重复好几遍,身边的伙伴浑然不觉,毫无回应。我感觉他交流的方式更像是自言自语。每当他提过建议或者意见的时候,没有人在乎或者回应他,这个时候,他总是一脸沮丧地躲到一边生气。
我发现他的父母极其“爱”他,用父母以为爱的方式爱着。他们对他控制欲极强,时常用威胁的方式吓唬他听话。吃饭怕烫着,走路怕摔着。平时,孩子极少有话语权。他没有决定吃不吃饭的自由,穿不穿衣服的自由,购买哪包零食的自由…他整个人以“爱”之名被束缚着。
父母为他花钱眼都不眨一下,要么买父母认为好的,要么我给你买行,你得听话。
父母鲜少陪伴他玩耍,买过玩具之后,常被安排一边去玩。父母更是看不到他的真实需求。长此以往,他对自己产生了质疑,隐隐觉得自己不重要、不被喜欢,他常常闷闷不乐。
当他在人群中再次被冷落时,他时常会肚子疼。这种不被看到和尊重的苦,或许只有孩子自己知道。
有时候,你能看到孩子被提到父母时,眼神中不经意间流露出地愤恨。这种孩子等到青春期,也许就是那个疯狂威胁父母的人“你们从来都不爱我,如果你们不让我打游戏,我就永远不上学,我就死给你们看…”他可能用父母对待他的方式,同样对待着他的父母。
01.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就是世界对待孩子的态度。
你对待孩子友好温柔,Ta常被世界温柔以待;你对待孩子粗暴,世界赠之以拳脚;你时常忽略孩子,孩子的未来经常感觉如空气般的存在……
在游乐场、公园…孩子聚集多的地方,你总能不经意地发现,当家长带着尊重满含深情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时,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更容易被身边人“优待”。
如果你发现父母对孩子缺少尊重,大吼大叫、批评、指责,语言暴力,有时甚至还伴有体罚时,你一方面心疼孩子,一方面也会忍不住流露出对孩子的嫌弃。
前一种孩子,即使做些不讨喜的事情,也很容易被忽略。而后一种孩子,要不就是不断地制造事端,寻求关注;要不唯唯诺诺,干什么都一副受气包的样子。他们成功地把自己塑造成了父母“眼中”的样子。
孩子长大成人,不仅身上带着父母为自己输入的程序,而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生活方式根深蒂固,植根于潜意识。如果孩子没有成长和觉醒,很可能会背负着父母对待他的熟悉味道和气场生活和工作,也会在生活中不断创造这种场景。
感觉熟悉太重要了,哪怕是受虐、被忽视。
其他陌生的方式,如果不经过觉察,不刻意练习,恐怕即使就在身边,他们也是看不到、听不见,无法接收的。
就像很多低自尊的人,从小被批评、指责、嫌弃了无数遍,他们能轻易嗅到别人对自己不好的一面,而面对爱、美好和温暖却是“眼瞎耳聋”。
不要以为这是危言耸听的笑话,我们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选择自己想听到的,想看到的。以为是真相了,却陷入到思维的陷阱和盲区中。
02.懂得尊重,是来自灵魂的高贵。
尊重是相对的,你对自己尊重,你自然对他人、对孩子尊重。你说你对待同事尊重,对待家人傲慢轻视,那不叫尊重,那是你骨子里的谄媚在作怪。
一个人对待弱者的态度,才是他真正的人品。面对权贵,不谄媚奉迎;面对弱者,不颐指气使;不卑不亢,才是高贵的灵魂。
当我们“高看”自己孩子的时候,世界也会高看Ta们一眼。我说的“高看”,并不是特殊待遇,不是让孩子高高在上,放在“小祖宗”的位置,高人一等,那是在为孩子传递奴性。高看更多的是相对我们过往的模式,是以平等和尊重为基石的。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和孩子都是平等独立的个体,要用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
不要为孩子贴标签,看到孩子的情感和需求,不控制、不评判、不攀比,在尊重的基础上,用无条件的爱对待孩子,接纳孩子真实的样子,允许孩子以自我意识自由成长。要记住:你对孩子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可能成为他人生路上的诅咒。
孩子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成长,状态可想而知。他们自然价值感和安全感更足,更自信,有勇气,有创造力和好奇心,有能量发展自己喜欢的事情,而非随波逐流。当然,爱和自由并非是培养奇才,而是保留孩子的本性,让其发展为——正常的人。
如果每一位父母都能耐下心,蹲下来,用欣赏和喜悦地眼光观察孩子,你会发现孩子真的特别可爱,有很多令你意想不到的地惊喜。
特别说明一点,我们经常提到的溺爱不是真正的爱,那恰恰是父母长辈忽略孩子需求和情感的一种表现。孩子收到的是被忽视、没有安全感。
03.让父母的爱,成为孩子一生内心富足的源泉。
即使我们无法献出对孩子的真爱,有些父母就是没有能力爱自己的孩子,那么,也不要用你的方式,教会世界轻贱你的孩子。
在TED演讲台上,有人在谈到快乐这门科学时讲到,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外部条件时,可以预测到别人长期快乐程度的10%,剩下的90%都不是靠外部条件可以预测的,而是取决于他的大脑如何理解这个世界。
我们的大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就是我们的心态,这种心态会直接影响现实的方式。而一开始解读这个世界的方式,通常是由父母们为孩子们开启的。
哈佛大学有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人获得一份工作或者获得升职,85%的概率是源于他的心态,而只有15%的概率是源于智力和其他所掌控的知识。
这种心态的好坏,受父母养育时极大的影响。被从小“高看”的孩子,更容易成功,也更容易获得快乐的能力。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在那时那地,他们在用他们认为最好,他们所拥有的全部爱着孩子。
最近经常听说“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学区房”,大家都是理解的。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具有高收入、高学历,但是,无论怎样,从此刻开始,父母都可以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父母。
有钱人家的孩子也可能败光万贯家财,高学历的父母不一定就是高品质的父母,唯有不断成长的父母,建立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才更容易培养出内心富足的孩子。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大部分人的孩子终将平凡,即使在平凡中,被“厚爱”过的孩子,依然能过好自己的人生。
在孩子的成长密码中,为他们输入更多“高看一眼”的程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