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你就是答案》

读书笔记📒:《你就是答案》

作者: 我们的日常 | 来源:发表于2017-03-25 17:07 被阅读182次

          曾国藩教育子女:读书贵专,看完一本再看另一本。 读书,不在于读得多,而在于读得精。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前,也看过一些书,但仅仅只是看过而已,吸收了多少,应用了多少,不得而知。

    今年和朋友一起看的第一本书,武志红的《你就是答案》,其中很多片段非常有触动。再和朋友一起交流读书笔记的时候,十分有趣的是,每个人有不同的关注点,而在标记其他人的关注点的同时,又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现在回想这本书,于我而言,印象最深而又最具应用的一句是: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

    理解孩子,理解家人,理解朋友,理解自己。

    以下收录的是朋友做的读书笔记:

    序言

             爱上独一无二的自己

    在做自己时,欧美人是充分自恋的。但有意思的是,在教育后辈时,欧美人却可以是充分谦虚的,他们特别注意,不要将自己的信条,强加到别人身上。

    国人是相反的。在做自己时,容易是压抑的,而在教育别人时,却很容易好为人师,喜欢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强加到别人身上。

    心理学称,如果一个人做什么,主要是从自己的感觉出发,那么他就会有一个清晰的真自我;但假若一个人做什么都是从别人的感觉出发,那么他就会有一个假自我。这个假自我,是一个人痛苦的重要原因。

    因为,你就是生命!

    内心创造人生

           我们每一个成年人的人生,真的是自己内心所创造的,而你假若没有成为某种人但你意识上又特别想成为这种人,那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能不能发现,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童年和早期经历所形成的“诅咒”令你没有成为这种人。找到这种诅咒,并破掉它,你就可以真正成为这种人。

    你的立场是什么

           当你的注意力完全放到别人身上时,你的心势必是慌乱的。因为了解一个人太难了,你很难断定对方在想什么,而你又想根据对方的想法来调整自己的行为,那你当然会觉得找不到立足点。

    当你们过度揣测别人的想法时,会不知不觉被影响,而失去自己的立场。

    如果你想交朋友,了解对方,对别人好是很重要的,但这永远不如你自己重要。假若在一份友谊中,你的光彩无法绽放,那么你势必会发现,对方对你是很难尊重的。

    假若维持一个关系的代价是令你自己的光彩暗淡下来,那么一定是你的做法出了问题。而最常见的原因,很可能就是你在过度揣测别人想法的时候,失去了你自己的立场。

    尊重你自己的感受

           概括而言,头部的感受,常常和对别人的不好评价联系在一起。胸口的感受是关于爱与非爱的。而小腹的感受则和力量有关。

           由此可以说,一个声音越是发自身体深处,这个声音就越是有力量。

    实际上,最有智慧的父母不会给孩子什么规条,他们知道 ,不能让孩子的心智也淹没他们所发出的指令中。它们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内心,当孩子学会听从于自己的内心时,孩子才最容易在这个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说,感受就是你与事物建立关系那一刹那的产物。

           因而可以说,你的感受就是你与某一事物的连接。

           这个连接是最可靠的。

    谁摇动了我们的立场

           其实,只要生命中有一个重要的人不断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尊重你自己的感受。那我们就能比较好地做到这一点。因为这是生命最根本的诉求。

    尊重你自己的感觉,不是只在大事上如此,而是在无数的小事中练习出来。

           失去自己的立场,也不光是在大事上才如此,而是在无数的小事中形成的。

    你可以从现在开始,在每一件琐碎的小事中发现并尊重你自己的感觉。

    第一流的才能都源自内心

           以第一人称“我”开始的句子,你可以把它转换成第二人称。

           然后问问自己,谁经常跟你讲这个句子。

    你为什么太在乎别人评价

           在《不要用爱控制我》一书中,帕璀斯.埃文斯说,爱控制别人的人,有一种奇特的逻辑--我知道你是谁,而你不知道你是谁。

    本来这是很自然的。只要父母不过多干涉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自动成长为非常有感觉的人。但是现实情况下,有这样的父母,成了一份难得的幸运。

    假如你很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那么,这并不是天然的。而是你在成长的历程中形成的。去检视一下你的成长历程,这会帮助你从别人的评价中解脱出来,投入的去做你喜欢的事。

    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

           存在是为了自由,而自由源自选择。

    即便是错误的选择,那也意味着自己曾经活过,而没有选择,则意味着自己根本没有活过。

    如果你已经开始拥有一片自由天地,你开始可以支配你的时间,支配一定数额的金钱,也开始有一个比较宽广的精神空间。那么好好利用这一点,生命总有一个规律--那些越早开始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的人,越早拥有强悍的生命力。

    哺育你的精神生命的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你的感觉,你体验的感觉越是丰沛,你的生命力就越是强悍。

    从现在开始,你自己来

           考上一所好大学,才叫优秀的孩子,这是这个社会在给我们做的催眠。我们可以从这个催眠中苏醒过来,不再从别人那里去看自己的需要。而是去看自己内心,看看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将这一切在自己生命中活出来。

    对控制者说不,找到自己的节奏

           人生最大的噩梦,是你身边有一个人,无论你做什么他都要纠正一下,并且要你必须按他的来,否则不罢休。

    小时候在涉及他的事情上,妈妈总是对的。妈妈的道理,总是一套套的,他说不过妈妈。他要做什么,还要和妈妈辩论,必须证明并说服妈妈自己有正当的理由才可以。这种迷局,也会体现到他生活的各个角落。但其实我们要做什么最强有力的理由是--我想这么做。

    我们不再将感觉等同于事实,特别是不再因为失控而激烈的攻击自我。这虽然很难避免,但一旦发现自己在做自我攻击,可以让自己停下来不在加深自我攻击。

    而在关系中,控制者就需要尊重界限,知道我是我,你是你,我无权干涉你的世界。

    一开始都是想让父母等养育者满意的,最终发现生命中最重要的,是让自己满意。

    挫折具有非凡价值

           从整体的角度看人生,那么每一次挫折都具有非凡的价值,它们实际上是拓宽了我们的生命。

    实际上挫折教育是没有必要的,因为生命中,自然就有挫折重重。关键的一点是,只要父母让孩子自然经历挫折,而不过于帮助他们就可以了。

    美国人保罗.斯托茨将应对挫折的能力称为挫折商,衡量挫折商的一个最简单的指标是--延迟满足的能力。

    作为90后,往往会形成一个孩子面对六个大人的格局,他们有时会竞争你的爱,于是争先恐后的去满足你的需要,令你没有很好地形成延迟满足的能力。

    懂事,或是很深的绝望

            中国家庭的故事,也是中国这个国家的故事。

    缅甸的民主领袖昂山素季说:在一个否认基本人权的制度内,恐惧常成为一种时尚--害怕坐牢,害怕拷打,害怕死亡,害怕失去朋友,家庭财产和谋生手段,害怕贫穷,害怕孤独,害怕失败。最为阴险的恐惧方式是化装为常识,甚至至理名言。将有助于保存自尊,与人性高贵的日常勇敢行为,谴责为愚蠢鲁莽,无价值和琐碎无用的。

    别人怎么对你,反应了他的内心

           投射与认同,这是人际关系互动的两个必然部分。别人将他内心的感受投射给你,而你认同了。

    法国哲学家萨特说他人即地狱。

    对于事实层面,我们要尊重,实事求是,但对于情绪层面,我们要接受正面的情绪,而负面的情绪要不客气的还回去。

    别人怎么对你,可能是被你教会的

           你绝对可以教别人怎么对你,用咱们老祖宗的话说,每个人都是有气场的,你可以认同别人对你的投射,而被别人的气场压过你。也可以让他们认同你的投射,让你的气场征服对方。

    了解别人是有秘诀的

           自信是,内在的小孩对获得内在的父母的爱,充满信心。

    童年时,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模式内化到孩子内心深处,成为其性格。

    自卑,是怎么回事

            我们在与别人交往时多数时候,不过是在重复小时候我们与父母等亲人打交道的方式而已。

    童年越是爱多,一个人就越是难追,他们是很难追到手的,他们会相信自己的感觉,凭感觉去找到适合自己的人。

           童年,越是爱少一个人,就越容易追。只要你对他很好,他就很容易感动而暂时接纳。但是这样的人一开始是容易追,到以后会很难相处,因为他们会过于敏感。

    警惕你的选择性失明

           青春期的残酷与成年后的残酷不同,青春期的残酷,常常是没有什么目的,也没有什么底线。那些充满攻击性的问题青少年见到那些超级自卑的同龄人,他们会没有克制的发起攻击。假若自卑者不能奋起反抗,那么这种攻击可能会一直进行下去,而且还会不断升级。

    付出与索取

           付出者,心中有一种自豪他们觉得自己是圣人,他们可以理直气壮的谴责别人。

    叛逆,只是为了做自己

           从孩子的角度看,没有叛逆这回事。他们只不过是在想,我的人生我做主。

    青少年们在这一阶段迸发了强烈的生命热忱,而这种生命热忱不能按照别人规划的蓝图来发挥,他要按照他自己主人的方式来表现。

    假若青少年们能一开始就是我的人生我做主,那么就不必有叛逆期了,因为没有必要了。

    叛逆是为了闯出一条路来,如果早就有了一条路,还叛逆个什么劲。

    这种叛逆倾向,有时能活出来,有时会被压抑,而我会向父母们建议最好让他们在这个时候活出来,否则到了成年后才活出来那会非常可怕。

    如果在青春期特别叛逆,那很可能是你在第一个叛逆期没有完成独立的任务,所以你要在青春期继续去执行这个任务。

    父母与孩子的完美关系模式

           在第一个叛逆期,父母处理孩子叛逆的成本是非常低的,做妈妈的只需要遵从一个原则即可:守在孩子旁边,让孩子自己玩耍,除非很有必要,否则不去干涉孩子玩耍的过程。

    使用更优雅的方式表达叛逆

           生命的根本动力是做自己。

    叛逆是在提醒自己,我才不会按照别人的意思活呢,所以你刻意走到了相反的一面。

    每一个叛逆的行为背后其实都藏着一个很积极的动力,你可以找出这个积极的动力,并用优雅的方式来表达它。

    成长就是与家分离的过程

           没有秘密,一个孩子就长不大。

    最常见的是妈妈对儿女有强烈的吞没,那么儿女会发展出种种办法来防御妈妈。

    你可以与父母拉开一个界限

           我会建议父母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给孩子越来越大的独立空间。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你可以给孩子一个神圣的抽屉,只有孩子可以打开,其他任何人都不可以。孩子再大一些,就给他们一个单独的房间,这个房间孩子可以上锁,而其他人进入这个房间时必须敲门,得到允许后才能够进来。孩子再大一些,成为成年人了,父母就要鼓励,甚至逼迫他们搬到家外面自己找房子住。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成熟必须要独立而独立的一个含义是,你可以对任何人说不,当你不愿意让别人进入你的空间时。

    从小事开始起义

           温和而坚定,首先是坚定。我就如同一棵大树,坚守在我的立场上,任凭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其次是温和,无论你是怎样的暴风骤雨,我不跟你急,我没有负面的情绪,我不必反击。

    你不必活在父母的梦想里

           中国父母们常常是苟且的活着,梦想不再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但他们却将实现自己梦想的希望转移到了孩子身上。这一方面,会成为孩子生命的负担。另一方面,孩子自己的梦想,被压抑被扼杀,不得不带着巨大的不情愿,却被迫追寻父母的梦想。

    要命的是,很多时候父母对我们的期望,真的是美好的。而一旦这些美好都被我们视为是父母的意志,那么变烂似乎就成为了自己的意志了,这真的是一个误区。

    在恋爱中不要将注意力完全放到对方身上,那样一来,你一样会失去了你的立场,你要学习将注意力放到你自己身上,看看你的需要是什么,也看看你为什么会有这些需要。

    生命,关键也许不是得到什么,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否发现爱的真谛,并帮助你将真爱在生命中活出来。

    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受

    心灵的三层结构

          最外面一层是保护层,中间是伤痛,最里面一层是真我。

    在青春期反向形成,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自我保护方式。所谓反向形成就是我的意愿是朝东的,但我的行为表现是朝西的。我的内心越是在乎你,我的行为表现就越是鄙视你挑衅你。

    每个人在爱面前都是自卑的

           当你将爱视为你的信仰时,不要将那个爱的对象,视为你的信仰。

    很多时候别人逃离你,主要逃离的是他们在你面前会有失败感。当他们觉得不能让你很舒服的和他们打交道时,他们也会有挫折感。所以说,重要的不是你自卑,重要的是别人会因此自卑。

    原来大家都是一样的,都对获得别人的爱,充满自卑与惶恐。

    无论一个人看上去是多么的优秀,他的自卑与惶恐,和别人实质上都无两样。甚至优秀,本身就是惶恐的。他惶恐自己不优秀就没有人爱,所以才拼命把自己变得如此优秀。

    彻底化解自卑,只有一个做法,自己相信自己是值得爱的。

    父母在孩子面前也是自卑的,他们爱孩子,并想得到孩子的爱。但是他们中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爱孩子,也不知道如何获得孩子的爱,这也会令他们自卑。

    女孩,爱护好你的身体

           一个人对你付出越多,他会越在乎你一个人对你付出越少,他就越不在乎你。

    青少年的恋爱故事里,女孩之所以很快将自己的身体交给男朋友,绝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原因:对自己没有信心。

    不管她们的外在条件如何,她们内心都充满自卑,一旦爱上了就会觉得自己在男孩面前没有什么分量,似乎自己最有分量的就是身体了。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你要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时间,时间的意义在于,你需要投入到这件事情上才能与这件事情建立越来越深刻而全面的关系,最终你得以掌握了这件事情。

    很多人之所以不能很好的坚持,不能持续的努力,是因为太追求即时的积极反馈。

    懂得放弃的智慧

           让自己进入到抑郁状态,意味着承认那些不可能或者不值得的意愿死去,这却是非常宝贵的智慧。

    假若它已注定不能实现和实现的成本太高,能接受它的死去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智慧。

    走出心灵僻径

           不仅走在心灵僻径中的人,需要从想象世界中走出,投入到真实的现实世界中。其他所谓正常人,一样需要将自己的心,展现到现实世界中,拿自己的心在现实世界中去淬炼。

    人生就是这样吧,我们从自己的心出发,发出属于自己意志的意愿,带着点偏执劲儿的去追求,轻易不放弃。并且你在一个事物上,越是花时间与精力,你就越能与这个事物建立亲密关系,所谓成功与幸福也就自然而来。但当自己的意愿受到重挫时,我们需要衡量看看,继续下去是否值得,如果不值得,只需要学习放弃,但放弃这个意愿后,我们会再次发起新的意愿。

    跳进生命的河流

           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说:当投入地去爱一个人,去做一件事,幸福就自然而来。他的意思是:幸福不可直接追求而得,幸福是投入的副产品。幸福和意义感是从深厚关系中来的。

    区分想象行为与后果

           我们要宽容别人和自己的想象。

    我们要宽容别人和自己的言语,必要知道言语和行为不是一回事。

    我们需要懂得想象,不等于行为,行为不等于后果。

    沟通无比重要

           想象世界势必是孤独的,真实世界势必活在真实关系中。

    那些问题最严重的来访者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会过于相信自己对别人的判断,并将这份判断视为正确,视为真理,而忽视甚至根本不在意对方真实的样子。

    要命的是,越是活在想象中的人,越是容易掉进黑暗中。

    我们最初必须得借助别人给出的积极反应,才可以确信自己是好的,受欢迎的。如果没有得到积极回应,就会觉得自己是坏的,不受欢迎的。

    真正想能享受孤独的人,其实都是心里住着爱的人。

    所谓坏的关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沟通关系的双方都活在想象世界中,很容易对彼此有恶意。但如果真的去沟通的话,也会发现即便两个不是那么善良的人,他们彼此间的真实恶意,常常也远远低于你的想象。

    在看似不够好的关系中进行沟通,区分想象行为与后果之间的不同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学会包容彼此想象层面的敌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你就是答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mc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