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观射礼

【读书】观射礼

作者: 秃头少女666 | 来源:发表于2020-05-29 23:42 被阅读0次

我们华夏民族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礼乐文化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射礼则是先秦礼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种严格要求礼仪的活动。中国的“礼”文化在维系国家命运和稳定秩序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礼在中国古代有着广泛的体现。射礼,是以一项体育活动——射箭为载体,又将以宗法秩序为基础的礼制融入其中的礼仪活动,是礼乐文化的呈现。

《仪礼》中有两篇记叙射礼的文章:《乡射礼》和《大射仪》。《仪礼·乡射礼》较为完整地记载了乡射礼,通过阅读之后我发现,这篇古籍是在详细地记叙整个具体的行礼程序和具体仪节,而且这种礼仪程序是很复杂的。大体上来看,乡射礼的主要过程就是选手们的三轮射箭比赛,即“三番射”。但从文中我们可以知道,除开这三番外,还有很多细致的程序,例如《乡射礼》开篇便是“主人戒宾,宾出迎,再拜”,这是戒宾,接下来还有陈设等前期戒备,三番射之前还有射前饮燕,最后也有射后饮燕,包括在三番射之中也有数十礼仪程序。由此观之,整个乡射礼的程序是具有高度的完整性的。再观大射礼,《仪礼·大射仪》记载了诸侯大射礼,记叙的是诸侯有朝觐、会盟、祭祀、息燕诸大事而与群臣习射的礼节仪式。与《乡射礼》类似,篇中首先对射前的准备做了详细描述:射前戒百官、洗涤、量道、张侯、设乐县、陈燕具、设席位。射日命宾、纳宾、作乐、娱宾,然后描述了将射、诱射、耦射、取矢、释获、赏罚、射乐、卒射诸仪式,同样的程序完整紧凑。实际上,在读过《大射仪》之后,很容易发现《大射仪》和《乡射礼》的相似之处,他们分别详细地阐述了大射礼和乡射礼的具体礼仪程序。从《大射仪》和《乡射礼》记载的射礼原貌中体现出的是在当时各种礼射典礼自首至尾,层层展开,前后照应,结构严密,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程序,形成了一种复杂规范且独立严密的一种系统,我认为这意味着射礼已经是一种完整的礼的形式。

除《乡射礼》和《大射仪》外,《礼记·射义》也对射礼做出了阐释,但与旨在还原射礼原貌的前两篇相比,《射义》短小精悍,蕴含着射礼背后的秩序道理。《礼记》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儒家典章制度选集,对研究先秦的礼法,钻研先秦社会礼乐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射义》作为《礼记》其中的一篇,在其阐释下,也体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这是《射义》开篇所提,明确了举行乡饮酒之礼的目的——明确长幼的顺序,这也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仪体现,“明君臣之义”、“明长幼之序”正是射礼的重要作用。连射箭的人前进、后退,左旋、右转这样的具体细节都一定要合乎礼仪。从这个方面再读《大射仪》、《乡射礼》,正如前文所提,它有严格的程序,而这种程序正是验证《射义》中的言论,无论是乡射礼还是大射礼都是规整完备的程序规定,每一个过程都在提示等级差别化的礼仪,如《大射仪》中所提“司马命令量人,量侯道,与所设乏,以狸步:大侯九十,参七十,干五十。”由此可见,不同等级的人使用不同的靶子,连射程距离都有相应的差距,这些就是体现于具体程序中的人们应遵循的等级秩序。

这三篇文章都十分强调射礼在等级制度中的作用,而《射义》一篇中还反复提到的还有修心与修德的问题。“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射礼要求射者做到内心平和、身正体直,只有做到了上述要求之后才能开始发射。当面临箭已经发射出去了却没有射中目标的情况时,此时不应该对赢着心存埋怨妒忌,而应反省自己,重视人的道德自省,这是的求仁之道。“仁”字贯穿孔子的整个儒家思想,是其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也是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射礼即同样倡导“仁以处人,有序和谐”。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治",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射礼也就是修德一个重要的体现。《射义》中记载孔子在矍相的泽宫演习射礼,要剔除“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仅留“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这样剔六之后,人差不多就走光了。孔子将这次射礼变成了一次道德的筛查,使射礼成为有门槛的一项活动,要求射礼的参与者有着较高的道德标准,这也是其引德入礼的体现。从射礼这个角度也可以理解孔子的“德治”理念,《射义》中也提及到了“故明乎其节之志,以不失其事,则功成而德行立,德行立则无暴乱之祸矣。功成则国安”,“德”在治国安邦中起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孔子只是把传统意义上的“礼治”思想向“德治”靠拢,他并不是要否定“礼治”,只是引入了继承和改造“礼治”而来的“德治”。《射义》只是将孔子在矍相的泽宫演习射礼的故事作为一个案例穿插在行文中,事实上从文章其它段落可以窥见并不是仅限于孔圣人认为“射技不是射礼的第一位的,而道德才是首要标准”,而这是当时社会一个共同认知。《射义》中提到“其节:天子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卿大夫以《采苹》为节;士以《采繁》为节”,意思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分别使用不同的曲子为节拍。只有明白了各自伴射歌曲的含义,从而做好各自的工作,才能功业成就和德行树立。从这些文字中我们都能够读到,在儒学的渗透下,射礼比赛更像是一种道德比赛,“射”作为载体,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内核里真正目的是树立道德标准,检验射者之德。射礼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形式,如前文所提其同样包含道德的选拔,有德才能射中,换言之,也是对内心有德的人才的选拔。同时,既然射礼成为了一种人才选拔的方法,就在无形中给人才培养指引了一种方向,“故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于其所有事,然后敢用谷也。饭食之谓也”“为人子者,以为子鹄”,古代的男子一出生就要接触射礼,要以射为径,实现远大志向,告慰父母。这也就是射礼所体现出的教育意义,寓教于射,是文化智慧的结晶。

简单来说,先秦射礼是一种礼仪的呈现,一定程度上具有维护中央集权的政治作用,蕴含着一种正己心立己德的态度,甚至是一种以体育为载、道德为引的人才培养方向。因此,虽然射艺在当下社会得到展现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但射礼背后的中国文化内涵仍有可值传承的地方。在我查阅与射礼相关的资料时,我发现了不少新闻,例如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在诸子百家园再现了“射礼”,众多学子身着汉服体验数千年前的礼仪文化;十年之后的2016年,潍坊市图书馆尼山书院也举办了类似的文化体验活动,讨论《射义》,体验汉礼。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它们也正印证了射礼的现世价值,其讲述的体能与心志的和谐、对待胜负的自省态度、设立目标的宏图壮志、竞争中的和睦礼仪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的体现,会伴随历史流芳百世。

相关文章

  • 【读书】观射礼

    我们华夏民族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礼乐文化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射礼则是先秦礼乐文化中不...

  • 读《礼记•射义》有感

    读《礼记•射义》有感 射礼分为四大类:君臣为大射,友朋为宾射,乡里为乡射,闲时为燕射。乡射礼和大射礼在今天的《仪礼...

  • 从射义观“礼”(上)

    《射义》读后感(上) 这篇文章从一开始,就点题说射艺与射礼关系的重要性。 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

  • 从射义观“礼”(下)

    《射义》读后感(下) 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

  • 浅谈射礼

    古往今来,中国以悠久绚烂的历史文化闻名于世,上下五千年的绵延沉淀,中华文化愈发深厚香醇。今日,我就将从这文...

  • 拾慧之四丨浅谈对射礼的理解

    纵观《仪礼·大射仪》、《仪礼·乡射礼》及《礼记·射义》,可以大致地了解到古代射礼的程序及其中蕴含的封建等级制度。在...

  • 奎虚射圃学记

    济南尼山书院奎虚射圃是研习传统文化的好去处。射圃主人郑海廷先生为礼射传承躬耕十余年不辍,乃中国礼射地道传承人。今天...

  • 户外游戏之——射箭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始于周朝的六艺包含了:礼、乐、射、御、书、数,射箭技艺排第三位。“射以观德...

  •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不是读书无用,而是只会读死书,死读书无用,不但无用,而且毁人无数。 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读书既要修...

  • 燕礼射义律

    序 芒童牧春,以启星程;仓颉掷绳,以奉人文。召公憩而有甘棠蔽,夫子寄而有英才缔。 立能破题,知一辩提纲挈领;不鸣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观射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mq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