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同事已经40来岁了,但还停留在对与错之间,总和别人产生矛盾。前段时间因为一件很小的事非要问领导的对与错,最后一气之下辞职了。我们怎么才能好好和这类人交流,让他和我们成人一样看到问题的多样性呢?
“让他和我们成人一样看到问题的多样性”这个说法很好。
前不久美国国防部长辞职的时候,媒体上就评论说,“白宫最后一个成年人走了”。有时候一个组织,大到美国政府,小到一个家庭,看上去好像挺体面,但其中的成年人并不多。
这位同事是典型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反差特别大的人,是一种严重的认知滞留:他在人生的第二个七年完成了最初的认知循环,经历了以前的认知破产(以父母为代表的权威在他面前坍塌)之后,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认知地震,没能让自己重新进入到小孩子一样的谦卑状态,没能再开始一个认知的升级和循环。他滞留在这个阶段就很容易把世界看成是“对和错”的。
或者用我们这个单元的概念就是:他的认知停留在尺子或者斗的状态,以自己的心态作为唯一参照系挑剔外物,在没办法度量一个对象的价值的时候,他就会认为是对象不行,他没有找到一杆秤,通过内在调节完成“不管你什么样,我都有办法知道你的价值,也能对你形成相对客观的认知”。
只有不断调整自己,才能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这是我们反复强调权衡、权变、权宜的重要性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