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篇文章是因为一段对话引发的。
“最近忙什么呢”
“公司可能要破产,正在想办法”
这是一个月前我与同学的对话,本打算叫他出来坐坐,估计他确实没有心情,权衡再三,只得放弃。
“公司怎么样,撑过去了吗?”
“没有,现在失业半个月,一直愁着找工作”
一个月后的再一次对话,充满无奈。
今天既是感悟,也是一个故事。一个在小城市的中年男人的故事。
失业的人是我高中同学,理科学霸,文科白痴。高考由于理科的完美发挥,同学进入了一所二楼本科。
同学姓李,瘦地像路灯杆,黝黑的肤色,远远看去,眼睛被挤成了一条线。五官里最显眼的地方是他的大鼻子上的青春痘,高中三年,消了又长,长了又消。
90年代后期的乡镇上的高中,大部分的同学装束一样,男生普遍缺乏审美。与学习考试无关的事,都变得多余。最让同学们不解的事,冬天在宿舍,他也直接睡在凉席上,没有体系。他将被子的两边折好,他钻进去,身体压在两边的被子上。晚上他会将外套盖在腿的位置上保暖。
我们考上大学的时候,通讯主要靠固定电话,传呼机没有普及。同学主要的通讯方式是写信,那种买来信纸、用自来水笔一个一个字地写上去,塞进写好地址邮编姓名的信封,再填写上寄信人的地址,贴上邮票寄出去。
大学毕业后一年,同学小范围聚会,老李中间加入。与高中的时候相比,头发像是用吹风机吹过并定型过,像个长方形扣在脸上,会不由自主的让对面的人去关注他的头发。为了表示晚来的歉意,老李补了几瓶啤酒,并未吃菜。前后不到一个小时,老李便向我们告辞,说饭店里还有他的朋友在,不得已,得过去串桌。由于着急,或者因为喝酒,他的鼻子上竟然除了汗,这时候我注意到,他鼻子上的青春痘已经没有了。
几年后,老李在QQ空间里发了一些他出去参加CEO培训的照片。背景像是饭店的会议室,上方打着条幅,某某级总裁培训班结业仪式,一帮一起风范的年轻人在一起,照片中的人大部分的男士身着正装,老李也不例外。他站在中间稍偏左的位置,脖子上还戴着条红色的围巾。看到照片的时候,我人在国外,给老李留了个言,问他最近怎么样。过了两天,收到他的回复,简单的两个字,“很忙”。
再后来就是上面的对话,今年,老李虚岁四十,有两个孩子,妻子是美术老师。全家住在老家村里的房子,那种北方很普通的二层小楼。听他说,妻子经营着一家小的儿童美术辅导中心,因为老师流动性比较大,所以生源不稳定。
接着上面的话题,“我一个朋友夫妻两人开广告公司,缺个做销售的人”,我们两个人并没有通电话,所有的对话都是通过微信完成的,本以为他现在不忙了,听我给他介绍工作,会约我见面聊聊,“我是做市场营销策划的,不是做销售的”,我本想解释,“他们公司的地址在哪,我找时间去看看”。发给了他地址,对话突然进行不下去了。
“你觉得养老中心这样的项目怎么样”
“门槛高,风险大、时间长,个人很难介入”
“那教育机构的连锁呢”
“老李,我一直没有弄清楚,你一个理科学霸,语文经常不及格,为什么要从事营销策划这种文字性这么强的工作”
“看好营销,未来的中国企业会像美国公司一样需要营销”
“如果你30岁,人在一线城市,而不是北方的三线小城,我一定很看好你。”
“......”
后来与老李联系比较密切的同学告诉我,老李毕业后也风光过,后来因为家里的原因,辞职在家干过一段时间农活,顺便照顾家里。等解决了家里的事情,原来的平台回不去了。自此以后,不断地换公司换行业,也投资过,但都没赚到钱。昔日的荣光不再,老李心有不甘,不断尝试。
后来,老李去了我朋友的广告公司,看着紧凑的两间不宽敞的工作室,最终老李没有走进去。我猜想,也许不到100平方的平台太过狭小,无法安放老李的CMO梦。
最后,以几年前的一句网络名言作为结尾:“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装不下灵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