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不要人云亦云的, 读王小波《思维的乐趣》。不然他会不高兴的。

不要人云亦云的, 读王小波《思维的乐趣》。不然他会不高兴的。

作者: 老孙的闲云 | 来源:发表于2020-03-31 22:44 被阅读0次

    王小波这个名字最早是在95-96年的一张报纸上看到的,当时还在上高中的我从《齐鲁晚报》或者是《济南时报》上阅读了一篇文章,文章罗列了台湾和大陆的一批文人,其中将王小波和李敖拿来对比,李敖当时是有所闻的,因为他喜欢直言不讳的拐着弯的骂人、尤其是骂台湾政府,痛快淋漓,从政治层面上讲,根据“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的”逻辑,(这个逻辑有点像《人性的逆转》:孟子说反对他意见的人(杨朱、墨子)都是禽兽。由此得出了崇高的定义:有种东西,我们说它是崇高,是因为反对它的人都不崇高。这个定义一直沿用到如今。细想起来…还不如直说凡事不同意我意见者都是王八蛋为好。)所以一厢情愿地觉得他是“我们”一头的。其实对于一个高中生,尤其是政治学科分数并不高的我来说,这是其次。主要是他会骂人。所以,那张豆腐块,被我剪了下来,贴到自己的小本子里。 我上高中那会正好是94-97年,当时听摇滚、看港台电视、追四大天王,觉得文革里我们很远。当时上语文课的时候,语文老师指着我的牛仔服说,你这身衣服,再早个7-8年,穿身上会被人说的,当时我还不以为然。现在细想其实95年离78年改革开放,其实也就是相当于非典03年到现在2020年的这段时间,真的没多久远。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当时美术生,高考是可以去省城学考前班进修美术,当时的英语还是语文老师来着,当时小心翼翼的还拖我去省城新华书店,帮他找一本《我的奋斗》的书。后来才知道那是希特勒写的,当时在我们县城估计是买不到的。 97年上大学的时候,看的最多的书是王朔的。后来偶然在盗版书摊上,发现了王小波这个熟悉的名字。记得当时买的应该是《黄金时代》或者是《红拂夜奔》,书被同学传阅,后来也不知去向“夜奔”到何处了。 庚子疫情期间,宅家闭门躲疫,有了闲暇时间,把之前没来的及看书,借机一阅。这本泛黄的05年买的《思维的乐趣》,搬了三次家,还是一直没看完。今天有机会看完了。 说实话,小波的小说我很喜欢。杂文整体感觉,观点还是一贯的特立独行,剖析研究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也是逻辑阐述干净利索,但又不是那种血肉横飞。而是哪种一剑过去,风轻云淡感觉没十分透,但是仔细琢磨,已经血流五步,而他已扶衣远去。文风也是一贯的轻松诙谐又不失黑色幽默,转折讽刺但不脏字骂街。 一句话就是拐着弯的骂人,不带脏字。这一点比李敖要文雅一点。 此书是小波的一本杂文集,多是96年前后发表于报纸杂志中的文章。谈及的话题也是90年代初期,结合小波贯学中西、文理兼修、同时大量下乡务农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使他对国民骨子中顽固的思想桎梏深恶痛绝,多篇文章可以看出,他不喜欢被权威“管束”,也不喜欢被世俗“灌输”,甚至不断的提醒自“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承受千年思想屠杀的知识分子,要保持自己的思维,保持思辨,保持着特立独行。他说:“假设我相信上帝(其实我是不信的),并且正在为善恶不分而苦恼,我就请求上帝让我聪明到足以明辨是非的程度,而绝不会请他让我愚蠢到让人家给我灌输善恶标准的程度。假若上帝要我负起灌输的任务,我就要请求他让我在此项任务和下地狱中做一选择,并且我坚定不移的决心是:选择后者。” 借用小波思维的观点倡导,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看,我很理解小波的处境出身和他的经历,受时代的限制,只能委婉“聪明”的表达。单篇杂文都很好,但是集结成书之后,多篇读完,感觉是有点累。这种杂文,每篇主题不同,但是读多了,会发现观点大致会有近似雷同,大致问题也是那些问题,尤其对文化、伦理、文革、孔孟、军代表、道德教师、贫下中农、国学、中西方观点思考还有N次对“罗素说”的引用,读多了总是有点疲劳。加上他逻辑感极强、遣词委婉迂回的文风,多了难免有点絮叨冗长“累”的感觉。 另外李银河老师也在书中说过“小波像《皇帝的新装》里那个天真烂漫嘴无遮拦的孩子….后来,这批人把这个孩子当成宠儿,并且把他的名字当成了他们互相认出对方的接头暗号“,我个人感觉,小波不是那个童言无忌的孩子。恰恰相反,他非常是一个“清楚”自己说什么的“清醒人”,他不是因为天真而揭穿国王,而是有意借天真的身份来戏虐挑战他或者是他们,因为他说知识分子成为一个思维精英要比道德精英重要,而他就是一个聪明而勇敢的思维精英。 另外我也非常赞同小波在“文化热”中的结尾那段:“文化好比蔬菜,伦理道德是胡萝卜。说胡萝卜是蔬菜没错,说蔬菜是胡萝卜就有点不对了。”从自身的读后感,斗胆借用总结:小波的小说很棒,杂文从单篇文章来看有的也很棒,但是从杂文集,从书的角度来看,就有点没那么棒了。 这不是挑刺,只是个人读完的感受。 因为思维的乐趣,第一点就是杜绝“人云亦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要人云亦云的, 读王小波《思维的乐趣》。不然他会不高兴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rn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