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看到朋友圈有卖小鸡,就给小白买了两只,这以后每天喂鸡遛鸡逗鸡成了她重要的事。
前天中午,小白和小小白从奶奶家吃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她们心爱的小鸡。
我正在卧室换衣服,忽然听到俩孩子惊叫:不好了!哎呀!不好了!
我赶紧出来看,原来真是发生“严重的大事”了——两只一只小鸡出了状况,一只卧在盒子里站不起来了、眼睛微闭着、还浑身发抖着。另一只也摇摇晃晃的,明显不太精神了。
两个孩子一脸惊慌:“怎么办呀,小鸡是不是要死了?”我一边安慰着:“也可能是困了吧,先把它们拿放出来看看咋样!”一边把两只鸡放到地板上。
这时,姥姥姥爷都被惊动出来了,大家都开始了“救援”行动,姥爷给鸡找了个喝水的烟灰缸,姥姥找来了土霉素,小白和妹妹试图拿食物引诱它们,小鸡却依然没精神。看来小鸡真的生病了!
最后大家决定用姥姥的土办法,把土霉素化在水里喂给小鸡,可是小鸡的状态依然不见好转,一只小鸡彻底卧下不动了。
看来小鸡真的是凶多吉少了,大家放弃了“救援”,姥姥安慰说小鸡本来就不好养,就是不好活。
小白开始哭泣,给爸爸和奶奶打电话告诉他们这个“噩耗”,说完坐在床上大哭,小小白也跟着大哭,孩子们是真伤心啊!
我本来想告诉孩子小鸡死了就算了,再给买一个就行了!可是一想觉得这样的安慰是无法共情到她的,是根本不会有效果的。孩子会觉得你不能体会她此时此刻的伤心。
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来看,两只小鸡就是两个可爱的生命,喂养这十几天产生的感情,小鸡对她们来说就是两个亲密的伙伴。
为了真的帮到孩子,我给卖鸡的人(卖鸡人是医生)发了微信,一番交流后,我和俩孩子顶着中午的大太阳,把小鸡送到了医生处,医生给喂了药,拿了鸡粮,又教了些喂养方法。遗憾的是,一只小鸡还是死掉了,我们又买回一只新的小鸡。
经过这一回,我可不敢再大意了。回家亲自动手给小鸡喂药、喂水、弄食、换报纸、消毒鸡盒子……,我上网查了小鸡的症状,把家里的妈咪爱、肠炎宁、思密达全用上了,经过快两天的补救措施,今天小鸡基本恢复了正常,能吃能跑能跳了,小白也彻底放了心,放学回来看到小鸡好了开心的不得了。
以前我从不插手小鸡的喂养管理,我不喜欢任何小动物,总怕不洁净。但是经不住孩子们喜欢,这些年我们家几乎每年都买过小鸡养。我的要求是买鸡可以,但要你自己来管理,不能把家里弄脏。因此一直都是孩子自己喂养或者是姥姥帮着管理的。
这几天我伺候小鸡,也觉得好繁琐好辛苦,养个动物也挺不容易的!想着孩子以前不辞辛苦的喂着,她一点也不觉得麻烦,说明孩子真心喜欢的东西再辛苦她也会去做的!
又想想自己的变化,从对小动物的厌弃,到同意养再到亲自动手喂!作为一个学心理学的妈妈,我觉得是自己内心的容器变大了,一只小鸡死去后,孩子们的伤心让我心疼,我急切的想让这只病小鸡好起来,费心费力喂食喂药不让别人插手,我怕的不是小鸡死,而是孩子再为此伤心!
爱是依随你心。
我爱孩子,就依随她们想要快乐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