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庸,中和之道(家书24)

中庸,中和之道(家书24)

作者: 我是风之彩 | 来源:发表于2024-03-18 23:42 被阅读0次

原文: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

喜怒哀乐未发时,可以称之为“中”;当这些情感表达出来时,都能适中且有节度,这便是“和”。“中”指的是内心情感未被激发时的状态,而“和”则是指情感表达出来后,能够恰到好处且符合礼节。这两种状态是儒家思想中追求的最高境界,达到这种境界,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位,和谐发展。

理解感悟:

天地万象本来秩序井然,偶尔反常,最终还是会回归正常。正如“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就是世界的本真。生而为人,喜怒哀乐本自具足,一个人的感情世界要多丰富就有多丰富,而这一切,都是中,也是忠,更是衷。仔细琢磨,觉得人是了不起的。喜怒哀乐属于人的禀赋,天性使然,它发动之时,却又能有所节制,这就达到了“和”!而那些不能节制,或者故意利用天性中某一点,作为要挟他者的法器,事实上已经偏离了“和”,偏执固执,傲慢无礼,寻死觅活,折腾他人,可老天看得很清楚,老天何曾饶过作孽者?从来没有。

唯有做到中,才是天下的根本,唯有做到了和,才会有通达之道。“家和万事兴”绝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多少家庭的不幸都是失和,多少人间悲剧,都是亲密关系无法中和。所以中庸之道才是王道,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内外和谐,长幼有序。这中庸之道,人类探索了几千年征战频发了无起色,孔子毕生追求都很难达到,所以说,中庸之道是理论,是方向,是人类大同社会的目标。

相关文章

  • 古石刻 石匾

    【 中庸之道 • 致中和 】清早期,64~34,厚9。青石。中庸之道在于“致中和”并且经世致用,体现为中和之天道、...

  • 朱子对“中庸”的赞美

    在《中庸》一书中,朱子把“中庸之道”从多个方位进行赞美,目的就是要人们都能尊崇中庸之道。 “中庸”,即“中和”,这...

  • 玩味《中庸》:何谓中?何谓庸?

    中庸之道,就是至诚于内、致中和于外的内外合一之道。修身始于至诚,止于致中和。《中庸》认为“诚外无物”,诚是认识世界...

  • 茶文化之茶道与茶艺

    中和之道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到“中庸之道”,“中和”就是诠释此道的一个词。生活中,人们常常把这种相对和谐的状...

  • 感性文化职场咨询娱乐宣传套路:中庸之道的境界,平和心态的基础

    《中庸》主要阐述中庸之道。郑玄说“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孔子之孙子思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也。” 《...

  • 中和中庸

    我在机场和书摊上经常看见一类书,那类书的封面上都印着类似“中庸之道”“谈中庸”的书名。 那时候是我初次接触中庸。 ...

  • 心香早语190623

    中道 中道,儒家谓之: 中庸之道。至诚、至善,以达“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佛家偈云:...

  • 《大学.中庸》-读书摘要

    1、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C1 2、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中庸C15 3、凡...

  •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 《中庸》中说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当中,致中...

  • 致中和

    致中和,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礼记》中庸篇上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中和之道(家书2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wz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