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的理发师说我很“犟”,是个铁头娃。
因为我的脖子特别硬,在理发师说你把你的头往右点的时候,我依旧岿然不动,用手扳都扳不动。
当时理发师跟我说的时候,我是认可这句话的。
因为,为了检测他说的对不对,我回忆了一下我自己平日里的表现。找到了很多现实的例子,比如不做作业看电视,被骂了几句之后,变得更倔了,就是不写,以及在某种压力或者特定环境下下产生的一些蛮干的事情。通过这种偏差的搜索,觉得理发师诚不欺我,脖子不用一掰动就是说明人是倔强的。
这其实也是一种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能力,某些情况下,确实能够通过某种细节,推及全部。
比如《吕氏春秋·察今》中: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可以如果我们想象一下相反的情况,就会发现,我们可以把寻找案例放到相反的方向去寻找,走向相对的心理路线,也能够找到许多我们处事很灵活的现实例子。
并且最终承认自己是个“灵活的人”。
这一大类算命类的花招,都是利用了人性中的“正向检验策略”:校验存在的东西容易,校验确实的东西难。
为了判断一种可能是否是成立的,我们一般会寻找他说中的,而非漏掉的地方,寻找他所证实的而非证伪的地方。
通过引导性的问题,能够让人对个人立场上做出有失偏颇的判断,这种方法甚至不需要改变这个人本身的观念,只需要改变决策瞬间这个人关注的焦点即可。
而通过同样的手法,利用人心,比如常见的境外杀猪盘,骗子会包装成某个身份与你邂逅,隔着网线陪在你身边,聊天,倾诉,培养感情,待你充分信任对方后,再引你至菠菜网站,瞬间爆炸一波带走。

我们常说“一心不可二用”,可是有的时候,专注就是会有代价。因为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情的时候,此消彼长的就会极大地弱化对另一件事情(而另一件事情可能才是对我们有利的)的关注。
据说,打电话的时候,递任何东西都会接着。

只要让人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某样东西上,比如某个想法或者某件事情上,就能够让这件事显得比之前更重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那些个“伪营销大师”在传播自己的“伪知识”的大会中,会放很多刺激的激动人心的舞曲,甚至自己讲话的时候,故意压低自己的声音。这时候参会者反而会侧耳自己倾听“大师”的讲话,而且极其的及集中注意力。
通过这种看似无关的非语言因素,客户自己主动选择去靠近某些事物,能够让客户自己分配更多的权重在这件事情上。
很多卖场用着特大的声音放舞曲,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顾客对产品能够有非理性的认可,从而最大程度上促进成交。

最后借吒儿“我命由我不由天”说一句,没有任何“大师”能真正算出你的命运。
不认命,听自己的内心做自己,那才是你的命。
我不是铁头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