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的书籍,品成长的欢喜,你好,我是马登强Bean,这里是《登强读经典》。
现目前,业界都已认可学习地图的价值。
如果用一句话解释,那就是:
以职业技能发展为主轴,而设计的一系列活动,是员工在企业内学习路径的直接体现,
通过学习地图,一个新员工可以找到,自己从进入公司,到成长为CEO的学习发展路径。
但具体怎么做?
各个流派各有其特点,笔者有幸参与过多个流派的学习地图项目,也在企业主导过学习地图的落地。
其中有一个比较敏捷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基于DACUM工作任务分析法去构建学习地图。
既确保了学习地图的有效性,也能比较好地在企业落地使用。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一聊DACUM方法。
一、什么是DACUM?
DACUM即Developing A Curricu Lun,它是一种分析、确定某个岗位所需能力的方法。
20世纪60年代,由加拿大教学专家提出,是为了在教学培训过程中,找到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开发方法,使教学培训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它是由导引师和6-12位业务专家组成,用工作坊的方式,对岗位职责及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DACUM是基于三个假设前提:
1、优秀员工能更加准确的描述和界定,工作岗位所包含的职责和相关的工作任务。
2、界定某个工作岗位最有效的方法,是准确地描述优秀员工所操作的工作任务。
3、为了准确的操作,所有任务都需要用到一定的知识、技能、工具以及行为标准。
二、它有什么价值?
DACUM是通过工作坊的方式,引导业务专家共创讨论,输出经验,所以能够得到组织和员工的认可,非常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能应用的地方也非常的多,以下几个最为突出。
1、构建课程体系/学习地图。
将优秀员工共创研讨的职责、工作任务和关键步骤,作为学习设计的基础。
所学即所干,可以快速地支持业务,而且还能大量地缩短培养的周期,降低培养的成本。
2、用于招聘录用。
分析的成果,作为最新、最贴合实际的工作职责,让招聘工作更加的有效、科学和规范。
3、建立胜任力模型。
帮助人力资源部门,更加清楚地了解岗位的职业胜任力水平,让人才盘点工作更加的科学。
4、工作流程改进/改造。
分析的成果,能够清晰地展示工作流程和关键事项,哪些冗余,哪些缺失,一目了然。
三、DACUM怎么做?
说的那么油爆爆,那具体怎么做?
第一步、梳理职责
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带领业务专家,穷尽工作的职责,此阶段不分对错,不区分颗粒度大小、不强调动定宾结构。
专家只管说,老师只管写。
充分调动专家们充满智慧的大脑。
第二步、确定关键职责
以年为单位,先考虑时间顺序、再考虑重要性顺序,梳理目标岗位的关键职责。
有2个点值得注意:
1、用动词、定语和宾语的结构,清晰地描述一个职责。
2、不要在前面梳理出的职责上直接归纳,要给专家二次思考的机会。
第三步、提取工作任务
一个岗位一般可以拆分为6~12个关键工作职责,依次自上而下贴好。
针对每一个工作职责,也是采用头脑风暴,提取工作任务。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不要出现超级任务和过小任务。
颗粒度大小,可以从两个方面判断。
1、定性。未来是否值得,单独作为一个面授课程的学习模块来衡量。
2、定量。通常可以往下拆分为4~20个工作步骤。小于4个,说明内涵不够大,可以并入其他工作任务,大于20个,则建议拆分出一个新的工作任务。
第四步、FID打分
即频繁度、重要性和自学困难度。
对每个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分别打分。
FID总分9分以上的工作职责,建议开发为重点精品面授课程。
FID总分9分以上的工作任务,建议开发为重点面授模块,需要多花时间教学。
当然,这个是相对值,最终是看我们的期望和内容开发能力来定。
第五步、梳理关键步骤
针对每个工作任务,分解工作关键步骤,直接录入电子表格。
首先用流程法、要素法,拆分出工作步骤。
然后考虑时间、重要性,将工作步骤进行排序。
第六步、工作质量标准分析
用于界定该项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
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重点设置结果指标,判断该项任务是否完成,完成的程度,以及完成的标准。
描述的过程中,尽可能地符合SMART原则。
第七步、列出所需的ASK
即依据工作步骤和工作质量标准,列出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
通过上面的梳理,可以非常清晰地找出“高质量”完成,每项工作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有哪些?
尽量写得具体,并且有应用场景。
第八步、关键历练分析
指学员通过操作实际项目,解决实际问题或演练,来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
这实际上就决定了后续开发带教手册的内容。
所以一定要具体化、可量化和可达成。
第九步、工作中的典型困难、挑战场景
用STAR工具,即背景、目标、行为、结果,从四方面进行描述。
这其实是把知识、技能和态度,完全融入到案例,让学员更好的掌握。
第十步、推荐自学资料
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职责,有哪些资料和书籍,可以推荐给学员阅读。
可以是自己的藏书,也可以是公司的规章制度等。
这就是DACUM工作任务分析法。
当下企业非常热的“训战结合”、“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等观念,都是来源于工作任务分析这个逻辑。
看起来,好像步骤会比较多。
但实际上,可以根据我们的目标,对步骤进行相应的增减,使之更加敏捷和有效。
这套分析方法,得益于崔连斌博士的引进和推广。
未来也希望有更多的、更好的工具方法能进入国内,帮助我们达成人才培养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