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整理了娄亚磊副校长的新课标讲座内容,将思考记录如下。
一、什么是课标
我们这里所说的课标指的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那么标准到底是什么呢?“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而“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标准〞的简称。国家课程标准表达的是一种国家意志。学通了课标,就知道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课标学习是一个老师永恒不变的话题和任务。回想一下,去年的4月20日,我们还在学习2011版课标。随着21日新版课标的出台,教育界又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课标学习活动。这场活动要进行多久?我觉得最少也应该是十年。一两个小时的讲座,不可能把课标讲通、讲透,不可能告诉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去做。只能点面结合,先对课标进行全面概况的统揽,再抓住几个关键词,结合教学实例进行阐释。这一点,亚磊副校长做得很好。
二、课标如何学
关于新课标的学习,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遍通读,只是大略地、漫无目的地将新课标读了一遍。我发现2022版新课标较2011版课标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个变化在前言中有所体现: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四是增强了指导性,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
第二遍对比读。这一遍我把两本课标放在一起读,主要关注课程内容结构这一块。我发现学段要求这一内容当中,每个学段的具体要求与其说是“改变”,不如说是“重组”。识字与写字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阅读”改成了“阅读与鉴赏”,我想这也是提醒我们关注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同时也让学生产生了“文化自信”。原来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改成了“表达与交流”,新课标将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进行了统整,具体要求并没有太大变化。多出的“梳理与探究”板块,是我最喜欢的板块。它他将以往的“语文综合实践”板块的内容细化、具体化、生活化、情景化了。看到这个板块的内容,我想起了以前我问过学生的问题:“学习是为了学知识,还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语文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归到生活当中去。
在读这一部分的时候,我们要想一想新课标当中什么没有变,这是我们要守的“正”,什么改变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变化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我的要进行的“创新”。先守正,再创新,搞清楚了这两个问题,也就明白了,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不可忽视。
第三至第六遍,每一遍关注两个关键词和每一个内容与这两个关键词的联系,这是我目前还在做的事情,后面再读几遍还未知。
三、关于核心素养
我们是语文老师,学习的是语文课标,关注的是语文核心素养。但是,我们首先要知道,核心素养是什么。
课标中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这里的核心素养应该是泛指所有学科的,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这一点亚磊在讲座中强调的非常清晰。
去年第一次读新课标的时候,我曾经在这里停顿了一下。因为当时我觉得正确的价值观和必备品格,似乎有重复的地方。后来,经过查阅资料才明白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而品格也就是品性;性格。品格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决定了这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模式。也就是说,品格是一个人内在的修养,而价值观则是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看法。
身为语文教师,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我们应该不陌生了,那就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课标中指出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这句话为我们指明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获得的方法和途径。
三、语文学习任务群
可能2022版新课标当中,最让我们琢磨不透的名词就是这个学习任务群。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非常高大上的名词,不好理解,难以把握,甚至很多专家也没有给学习任务群下一个清晰的定义。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三大板块,下面又派生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这六个分支。扑面而来的新名词我们该如何去理解?
这些内容我们都可以先放一放,首先我们来思考什么叫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指为了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而提出的问题或活动,是知识与技能的载体。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需要对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组织。”用我们自己的说法学习任务就是这节课上学生要做的事。
例如: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对于学生而言,这一课要学的内容有:1.认识劈、浊等七个生字,会写睁、翻等14个字。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3.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其中,目标1对应的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目标2对应的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当中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目标3对应的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当中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有时一个学习目标可能对应多个内容,有时多个学习目标可能对应一个内容。)学习了《盘古开天地》这一课,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这对应的就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当中的“整本书阅读”。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演一演神话故事、唱一唱和神话故事有关的歌曲、画一画神话故事当中的人物或情景、做一张神话故事为主题的手抄报等,这就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当中的“跨学科学习”。
每一节课,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单元,每一本语文课本、每一个年级、每一个学段不同的学习任务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所谓的“学习任务群”。揭开了层层面纱之后,学习任务群竟然是我们每天都会见到的“老熟人”。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我深感赞同: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语文课程内容的分类及序列安排,“任务群”的类型、特点,以及“任务群”与“任务群”之间的区别都是新课程标准已经确定的。在语文教学中,“设计学习任务群”的说法是不恰当的,可以说“设计(某某任务群的)学习任务或(某某任务群的)实践活动”。
四、关于学科实践
实践的近义词就是践行、行动。俗话说“脱鞋下水就是实践”,学科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学生调动综合感官进行以“听说读写”为主要形式、以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为途径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比如举办谜语大会,比如采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同学,他们的童年有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写一篇调查报告。比如帮助商店里纠正错别字等。当然,学科实践活动还包括课堂上利用“听说读写”的方式学习新知。
这次课标学习过程中,会场上座无虚席。主席台周围、门口全是人。有些老师坐在走廊、有些老师坐在椅子扶手上,甚至有些老师轮换站着听。我的感受和亚磊副校长一样,感动于原阳小语人的乐学,欣喜于原阳小语人的执着。中场休息时,李主任百感交集,她说:局长来了都进不了门,就咱小学语文的“生意”最红火。我想,说这句话的时候,她也一定很欣慰。
上述言语多为一家之言,恳请批评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