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继续推进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加强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理解与运用,准确把握新课标的实质和主要变化,并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植基(霞凝)学校进行了新课标研读活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2022年版《课程标准》精神和内容,更新教育观念;也为促进教师更好地把握当中的理念与内涵,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2023年2月2日,植基(霞凝)学校全体教师进行了“2022年版课程标准研读活动”。此次活动正值“双减”政策深入开展之际,结合新课标的学习,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语文学科:让语文成为一场曼妙的旅行
语文学科由李娜老师主持。李老师介绍了活动的意义之后,又从多角度向我们分享了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她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六个方面出发,将新课标与2023的教学目标相结合,重点强调了三个关键概念: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标准。李娜老师说到:教师要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课程目标、内容、学业质量要求,创造性的开展语文教学,发挥语文学科独特育人的功能。
二、数学学科:新概念、新方法、新素养
数学学科由李灵辉老师主持,从不同年段、不同角度,立足课程目标、新旧内容变化、教学实例、课程评价等方面分享了对新课标的理解。让所有老师深刻领会到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变化: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运用。在教育教学的实操中,要以核心素养为核心,遵循“引入新概念、新方法必须体现必要性”的原则,做到心中有“标”,以理论指导课堂,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着力构建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效课堂。
三、综合学科:做个“双型”教师
综合学科组的教师在以颜霜主持,老师们力求做个“双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以生为本,关注学生个性、情感的发展,勤奋务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做研究型、学者型的“双型”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学习新课标,让学科课堂教学更加专业化、授课内容更加精准化。只有教师的自身学科素养提高了,才能真正为孩子创造一个“美”的教育教学环境。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伐,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教育彼岸。
“双减”背景下,此次研读活动为老师们提供许多可操作性建议,为新课标研读指明了方向。对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23年让教师们“学”有提升,“研”有标准,“教”有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