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与立场》,2018年最后一个月在樊登读书app上听到的一本极具颠覆性的增强我们思维能力的著作。
其中最为触动我的点是,作者对批判性思维的全新解读和分析。原来一直以来,我们对批判性思维的“主体和客体”都混淆不清,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和误判。学习批判性思维,不是要努力把我们打造成为一名“杠精”,时刻对别人的想法和观点横加批评和质疑,而是要学会向内用力和自省,谦逊、勇敢、坚毅、换位思考、自主和一致性地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评判和提升。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不经意间使用“双重标准”来看待自己和周遭的一切。这都是思维陷阱在作祟。自己家孩子在公共场所上蹿下跳、大声说笑我们会天然地把这种行为视为活泼奔放,相反,别人家孩子就是没有素质缺家教。自己说话不经过大脑思考和斟酌,随便拿出来就说,我们会对外宣称自己就是这种豪爽的性格说话直来直去不会绕弯弯儿,一副理所当然和大义凛然的样子。岂不知,这些都是缺乏情商和思辨能力的低智商表现。
其实,留心观察你会发现,上述这种缺乏一致性、双重标准、两副面孔的生活事例比比皆是。我们本能地会戴上有色眼镜对别人的看法进行评判、怀疑和否定,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生繁衍生息遗留下来的自我心理保护机制。
反观自己,目前我正处于书中所说的认知层级的第二层——“思维的高级层次”,选择性反省,具有双重标准和诡辩的特点。与之相对应的是较低层次的思维(没有任何反省)和思维的最高层次(反省外显化也就是传说中真正的批判性思维者)。
要想成为一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智者,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依书中作者介绍的思维工具和方法,反复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勤加练习和自省,假以时日,我们必定会有所改变和提升。
重要的是要迈出思维惯性的第一步。
………当遇到超市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是很好的时候,不要马上用道德标准和简单的对错好坏去给他贴标签,尝试一下换位思考和共情,想一想有没有可能是这个工作人员遇到了什么困难而导致了这个行为?
……当遇到孩子不听话或哭闹的时候,不要马上急于纠正他的错误行为或扮演一个拯救者代替孩子去解决问题,多从冰山底下深层次的“信念和想法”这个角度去重新理解孩子。
……当一贯包容你的老公有一天突然对你发脾气或缺乏耐心的时候,不要急于下结论或扮演一个自怜自艾的受害者,认定老公是变心了不爱你了。可能,他只是工作上遇到了一个难题或被领导批评了,或是正处于自己情绪的低落期……
Practice makes perfec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