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光》是我看的是枝的第三部电影。
大学毕业8年后是枝操刀电影,带着他一贯的纪录片拍摄风格摘得多项奖项,其中在第5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中获导演新人奖算是给他的电影路开了个好头。
95年的片子,现在看来确实有些不适之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欣赏是枝的画面构图、表现手法,影片讲的故事也值得让人深思。
《幻之光》:不告而别的叛逃让人不懂由美子小时候,奶奶离家出走,说要死在老家,由美子没拦住,奶奶再没回来过;青梅竹马的丈夫郁夫在某天和由美子告别后,便毫无征兆地永远离开了人世。
丈夫因为变天而回家拿雨伞,由美子送丈夫离开,踮脚看着丈夫离去的背影,硬生生像是怀春等归人的少女。可是,由美子怎么也想不到,那竟是丈夫留给自己的最后一面。
《幻之光》:不告而别的叛逃让人不懂《幻之光》:不告而别的叛逃让人不懂
由美子带着儿子勇一开始了新的生活,可是正如奶奶的出走一直缠绕着年轻的由美子一样,前夫的疑似自杀也成了中年由美子心中永远的疙瘩。
朝夕相处的爱人不辞而别,就像世界突然停电,“哐”地一声,时间戛然而止,世界一片漆黑。
由美子搬到现任丈夫那里时,母亲对她说,送你到车站吧,她拒绝了:离别使人痛苦。
所谓的“离别使人痛苦”大概是指各种不告而别吧。
如果郁夫只是死于意外,由美子大可归咎于命运使然,但是自杀呢?亲人、爱人的自杀对活着的人是一种打击,活着的人一定对生活充满了颓丧,埋怨死去的人的叛逃,又郁郁不理解其中缘由。
我与你相爱,我无法走近你的内心,这大概叫人悲哀。
《幻之光》讲了什么?
讲了迷失的爱人,讲了爱人的迷失。
我情愿矫情地说是迷失,就像由美子后来的丈夫告诉她的那样。
全程没有任何太大情绪起伏的由美子唯独在多年后的葬礼上声嘶力竭:
“我只是不懂,为什么他当时会走在轨道上……”
丈夫告诉她,自己父亲出海孤单时,常常会看到一束美丽的光,在远处闪呀闪,仿佛在召唤他。
“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这样的一道光。”
奶奶的出走、郁夫的死亡或许就是一种迷失,他们只是在寻找内心的那道光时找不到方向了。
剧情的设置上这部电影让人不得不想起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里的情节。
年轻的爱人木月自杀了,只剩下直子一个人,终日走不出木月的阴影最终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木月和郁夫一样,他们的不辞而别让人迷茫,不一样的是他们的爱人一个画地为牢再也走不出来,一个带着离人的伤痛过日子。
李叔同的妻子曾在他出家后的寺门外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
或许任何一种不辞而别对于另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伤害。
由美子不是不能接受离别,只是这种缺少告别的离别太过沉重。普通人的丧礼尚且是一种具有仪式感的告别,而她的不是,是沉重的一声闷响。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
一片森林,
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
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
迷失的人迷失了,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即使是你最心爱的人,
心中都会有一片
你没有办法到达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
《幻之光》:不告而别的叛逃让人不懂
《幻之光》很能体现出是枝裕和早期的拍摄特点。
是枝裕和对成濑先生(成濑巳喜男)是有过深度研究的,“对于电影空间中的人物移动的掌控我都有过仔细的研究”,“所以,我的处女作品《幻之光》就是完全按照成濑先生的思路来拍的”。
的确如此,在这部电影中,自行车的移动、轻轨的移动、巴士的移动等都有着相似的一种拍摄手法。
仿佛是观众提前在某一个地方了,然后自行车再从人面前经过,片中运用大量的固定镜头来展现人物的运动。
除此之外,电影的构图也别有考究。
《幻之光》:不告而别的叛逃让人不懂《幻之光》:不告而别的叛逃让人不懂
构图的考究让人不出意外的想到是枝应该是先计划好了拍摄脚本之后再进行实地拍摄的。
《幻之光》:不告而别的叛逃让人不懂由于拍摄空间在海边渔村这样的地方,电影的画面很容易有宏大的感觉。
在电影末尾的那场葬礼中,导演用一个大远景,叙事般的镜头强化了丧礼的悲剧感,将人物内心的苦楚放大,升华了电影的主题。
并且在最后两人的对话画面中,导演并没有让观众看清楚说话的两个人,粉紫色的天边,两个人影相互站近,不远处星星点点的火光中烟雾被风吹远,这一帧的画面和下一帧区别不大。
所以当人物几乎是带着哭腔喊出“我只是不懂”时,一切情绪都在这一刻不声不响地爆发。
不是所有事情,所有人,我们都懂得。
《幻之光》:不告而别的叛逃让人不懂影片中再嫁后的由美子曾经再一次回到了以前和郁夫的住处,走过了曾经的路,问候了曾经的人,从前有郁夫,现在是一个人。
这或许就是一种纪念,少女戛然而止的爱情。
这里导演不出意料地首尾呼应了,之前的场景一样的构图、一样的拍摄方式再来一遍,正是这样的一样才让人觉得彻底的不一样。
影片拍摄有一点是让我疑惑的,为什么导演要花那么长时间拍摄片中两个孩子的玩耍画面?
大概是因为这是活着的人的希望吧,无论是对丈夫还是由美子。
又或许这是为人父的是枝裕和对于由美子经历的独特理解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