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稍微学了一些经济学知识,就产生了一些疑问。如果国外有更好的经验,那我们为什么不能直接拿来使用,却要不辞辛苦、冒着掉到河里的风险要摸着石头过河呢?
今天有幸读了这本出自王东京的《经济学底层逻辑》,算是将经济学的典籍和原理用百姓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捋了一遍。我曾经有过的疑惑彻底解除,作者将经济学说发展的脉络放入世界经济政治大背景下,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那些离我们十万八千里的经济学定理和原理似乎也成为可亲可近的老熟人。从此以后,我们不仅认识了“它”,还知道“它”是如何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书中有一段话特别有感触,分享如下:
经济学原理分两类:根据假设条件,用演绎逻辑推出的命题是定理;
根据历史事实,用归纳逻辑提炼的结论是定理、定律(模型、假说等)。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不受时空约束,后者要受时空约束,属于特定发展阶段的规律。
根据假设条件,推出的定理很多
比如著名的科斯定理:假如没有交易成本,那么即使经济负外部性导致了市场失灵,也不需要政府出面干涉。
这个听起来无懈可击,市场会通过理性人选择进行行为调整。如:根据成本和收益比较,做出有益于自己的选择。但如果交易成本不为零的时候,个人调整自己行为和成本加上交易成本,成本骤增,可能会改变市场调节资源的结果。
如:诊所旁边开了一家练琴房,弹琴声影响了医生看病。诊所状告琴房,要求停止其营业。从社会总体利益来考虑,政府判定谁有权经营比判禁止谁营业更经济。如禁止琴房营业则损失5000元,若搬迁的话,诊所搬迁成本1000元,琴房搬迁800元。只要管理机构判定一方有经营权,另一方便会主动想办法以市场规则解决问题。
比如,判定诊所有经营权,琴房考虑如果要诊所搬走,则要为诊所支付1000元搬家费,考虑比自己搬走成本要高,琴房自然会搬走;如判定琴房有经营权,诊所考虑到琴房搬迁成本才800元,比自己搬迁成本低,只要对方要价小于1000元,诊所都愿意支付。而琴房只要得到的钱比800元多,他也乐得成全。这样也很容易达成协议。
就有了科斯第二定理:当交易大于零时,不同的产权安排,会有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
还以琴房为例,如果交易成本大于零,意味着不仅有搬迁成本,还有交易成本,这样交易成本的高低就决定了双方的决定结果。
根据历史事实,提炼的结论也很多
比如马歇尔经济学理论,将均衡原理引入经济理论当中,认为经济出现供求失调时,会通过市场机制自由调节,自动恢复均衡。马歇尔主张对经济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预,曾得到相当时间欧美国家广泛的认可。
但随着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古典经济学无法让经济摆脱困境,经济陷入萧条。凯尔斯提出国家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风靡西方经济学界,成为主流经济学流派,也成为走出困境的“良策”。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20世界70年代,西方世界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凯尔斯主义也走下了神坛,全世界又开始了探索新的解决思路........
以上是本书关于经济学两种定理的解释,通过厘清两种定理的区分,当我们遇到任何经济学定理和原则的时候,就不会盲从盲信,而是带着审视的眼光去探索。
关于经济学,知道那些吓人的术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了解这些定理和原则因何而来,何时时效,何时有效。政府和市场,何时由谁来调配资源更有效,这是不仅是一个问题,还是一个大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