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的六月六,又是大暑节气,在过去,这其实是两个不同概念的日子,只因今年闰二月,真正是阴差阳错,六月六便与大暑节赶在了同一天。
大暑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再过半个月,就是立秋了。当然,即便是立秋,也并不意味着夏天的戛然而止,人们还会经历立秋加一伏甚至更长的炎热天。
大暑一到,标明着暑气至盛,夏意至浓,理论上讲,应该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但是最近这些年,气候的逆变现象明显,以黄河流域地区为例,总是把最炎热的月份,留在了五月至六月,就像前段时间,气温一直在38--40度左右居高不下,而真正进入了三伏天,反而没有这么热了,更有阵雨的不断加持,似乎有意让“热在三伏”的古训,成为遥远的传说。
比如今天,济宁的气温为25-33度,阴天,紫外线照射几乎为零。本来就没有多热的感觉,又兼午后一场降温袪燥的暴雨,气温仿佛一下子又降落了许多。晚饭后散步,竟感觉到了几分秋天的凉意,弄得大家都很疑惑,这难道真得是大暑兼中伏的天气吗?
回过头来再说说农历的六月六。其他地区的风俗民情我不了解,但在我们这一带,历来有六月六,晒龙衣的习俗。
记得小时候,在街道大杂院里居住,一个院子里至少也住着五六户人家。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翻箱倒柜,把棉的单的各种衣衣,搭满了院子里所有阳光照射到的地方,甚至收纳衣物的木箱子也要从屋里抬出来,把箱盖打开,置放在门前,接受着夏日阳光的暴晒。
在这样的时候,常见主妇们的手里,会持有一根竹杆或细木棍,敲敲打打的声音,不时响起在院子里的每个角落,连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霉气味。那个年代,大家都住平房,又常有房屋漏雨的现象,所以每逢好天好太阳晒衣服被褥,是生活的常态。
六月六晒龙衣的习俗是有史可查的。据史料介绍,我国自唐代始,便有“农历六月六晒红绿”的风俗,这事跟《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晒经书的传说有关。
传说唐僧师徒四人从西天取经回来,渡海时经文被浸湿,便在石头上晒经书,据说那天正是六月六,于是人们有样学样,便有了各种的“晒”事。
起初,是皇宫内于此日为皇帝晒龙袍,后来渐渐传向民间,形成风俗。
好多年没想起六月六晒龙衣这档子事了,不知怎的,今天突然想起,所以一大早就换床品,衣物晒不晒已不重要,床品却应该换洗了。
结果是,老天不给力,不是没太阳,就是浓云密布,暴雨如注,加上家里又来了小客人,净顾着忙别的了,磨磨蹭蹭的,床品到下午才洗完。
所以,今年的六月六,指定是晒不成龙衣了,本来还想找点童年里晒龙衣的感觉呢,看来只能寄希望于来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