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散文
职场の一百种死法,想太多是一种

职场の一百种死法,想太多是一种

作者: 冬宝 | 来源:发表于2018-10-30 16:01 被阅读0次

    职场上的你我他,谁还没有个矫情的时候:

    HR一句:“诶你们组最近没那么忙了哦?每天看你下班还挺早的。”你暗自琢磨了一下午:他是不是觉得我偷懒了?

    同事们聊得正嗨,你一来就突然安静了,你在想:哪里得罪她们了?

    提交的方案被驳回,虽然后来修改好了,心里还是很难受,思来想去:领导会不会不认可我的能力了?

    这些小情绪,统称为“想太多”。适度是你心思细腻,过度反而心累成疾。

    职场の一百种死法,想太多是一种

    得了“想太多”的病,多半是因为你有着过度的“完美主义”。对瑕疵的零容忍,使你很容易稍有不满就全盘推翻,忘记了在“完美”和“失败”之间,还有很多可以选择的空间。

    或是你容易受“刻板印象”影响,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就像“同事没有及时回复邮件”这件事有一百种可能,可你偏偏对其中一种负面可能(他对我有意见)钻牛角尖。

    最可怕的是,你把一切原因“归咎自身”,把生活投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虽然细节都到位了,但是整体却缺失了。

    一件小事,被情绪放大成了不得的大事,因为敏感,你陷入毫无必要的不安、内疚、自卑、焦虑、甚至抑郁的情绪里。

    有人“想太多”,也有人“心很大”。他们看似对一切毫不在意,总能用四两拨千斤的态度去处理事情,让两者产生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同理心的程度不一。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为对方思考的行为方式。在社会行为上的表现为:对别人情绪的感知能力。

    比如在聚会上,你很快注意到谁在进餐时皱了一下眉头,从而联想起之前他发生相似行为的场景,得出他可能不太喜欢辣味食物的结论。于是你站出来帮他解围,点了些清淡食材。

    你会比别人更善解人意,也会更容易感到“负累”,尤其是当你认为自己该为别人的情绪变动负责的时候。

    也可能是自我价值的来源不一。有些人从完成目标中获得,也有人从他人的肯定中获得,后者格外在意外界的看法。

    将衡量标准交由别人的结果就是,你会因为一次的不受肯定,而失望透顶。一旦面对批评、指责,更是难以承受。但其实,赞美的愉悦感只是暂时的,批评的失落感也应该是。

    你是多变多面体,不管是父母、老师还是最好的朋友,除了你自己,谁都不能定义你。

    职场の一百种死法,想太多是一种

    试着给自己打一针“抗敏感”:

    1.  以时间维度为限,抽离出来,看整个事情。设想一年、五年、十年后,你还会记得、在意这件事情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就没有再纠结的必要了。

    2. 也可以从生活维度去看。除了这个人,你的生活还有没有更重要的人?除了工作,有没有更想做、更需要去做的事情?如果有的话,就不要再耽误时间乱想了。

    3. 纠结于“想”,不如快速去“做”。太多的实例告诉我们,越是闲着的人,越容易动脑筋在一些有的没的事情上。动起来之后,这些有的没的情绪都会远离你。

    4. 对外,你大可以说出来。因为从说出口的那一刻起,对于彼此而言,就不再是“芥蒂”了。是需要解释的误会一场,还是可以商量的隐形矛盾,都可以摊开讲明白。

    5. 对内,可以照顾别人的情绪,但无需负责。就算是朋友,有些事情也必须由本人解决,不能代劳。他们的倾诉,有些会让人心烦意乱,甚至可能干扰对事物的判断和决策。

    不如向苏格拉底学习,从源头开始,过滤无效和负面的信息吧~

    有一天,苏格拉底遇到了一位友人。

    友人说:“我要告诉你一个事情,准保你会大吃一惊。”

    “是吗,”苏格拉底说:“在你告诉我之前,能不能先回答我几个问题呢?”

    友人疑惑又好奇,答应了。

    于是苏格拉底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你确定这件事情是真的吗?”

    友人回答:“我不太确定,因为这也是从另外一位朋友那里听说的。”

    苏格拉底接着问:“那么,是好事吗?”

    友人说:“并不是,正好相反。”

    “所以说,”苏格拉底问了最后的问题:“这件事情对我有用吗?”

    友人思索后说:“我想...没有用吧。”

    苏格拉底微微一笑:“你要告诉我的这件事情既不一定真实,也不令人开心,甚至对我毫无用处,那么,我为什么要听呢?”

    三个问题,分别“过滤”了事件的真实、善意、以及实用。

    当你没办法像苏格拉底一样拒绝别人的倾诉,不如默默在心里判定消息的重要相关性吧~

    职场の一百种死法,想太多是一种

    最后一个大招,找自己。

    你不是“大数据”,也不是“形容词”,而是一个完整的,有思想、感觉和情绪的人。至于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别人说了不算。

    当你因为别人的评价开始自我怀疑,不妨拿出一张纸,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出来:

    我的人生梦想前三个是...

    用三个形容词描述我自己...

    我最喜欢自己的这一点...

    我最不喜欢这一点...

    我比较擅长...

    我不太擅长...

    我喜欢...

    我讨厌...

    吸引我的三个职业是...

    我的近期目标是...

    回答完毕后,是不是有了更明确、更稳定的认知?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回答一次,看看有什么变化,这样会更了解自己。

    相信不久,你会开始喜欢上这个“理想自我”,并为之努力。

    当你不再依赖于外界去获取动力,你的前进也就从容起来。

    职场上,不问世事,安心做事,起码自得自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职场の一百种死法,想太多是一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bg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