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531673/17c6fe1186fe1091.jpg)
今晚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听了一场“完全勃拉姆斯——曾宇谦小提琴独奏音乐会”。这位柴科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最高奖项获得者和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协奏曲最佳演奏奖获得者毕业于科蒂斯音乐学院,2015年获奖以后就和多个世界著名交响乐团和著名指挥大师合作,还与DG签约录制过专辑。本场音乐会他与爱留美近30年的钢琴家王佩瑶合作带来了勃拉姆斯精彩的小提琴作品。
首先我们听到的是勃拉姆斯《G大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在此之前勃拉姆斯至少创作过三首同类型的作品,但最终因为自己不满意而被他销毁了。所以这首曲子是首次出版的小提琴奏鸣曲。音乐创作于1878~1879期间,主题素材来自他之前写的一首歌曲“雨滴之歌”,所以也被称为“雨滴奏鸣曲”。音乐在活泼的氛围中展开,延绵不绝地旋律优美如歌。充满色彩的音符生动无比。柔情蜜意的交流,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接着我们听到了《A大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这首作品写于1886年间。乐曲风格简洁亲切,还是勃拉姆斯最富旋律感的作品。这部作品也有两个较不为人知的别称,因为曲子前三个音符与瓦格纳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中维特所演唱的《奖赏之歌》相同,所以也叫“名歌手”,另外此曲完成于风光明媚的瑞士托恩湖畔,所以也叫“托恩奏鸣曲”。整首作品也的确给人甜美的感觉,如同沐浴在春风之中。
下半场我们听到的是勃拉姆斯的《FAE奏鸣曲(谐谑曲)》。这首作品创作于1853年,当时他20才岁时,曲子原来是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C小调谐谑曲》。作为古典音乐的一种曲式,谐谑曲(Scherzo)又称诙谐曲,它的特点是速度轻快,节奏活跃而明确,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的第三乐章是一个优美的稍快板,曾宇谦流畅的演绎让乐曲荡漾着甜美动人的情绪,还有戏剧性的变化,极为出彩。
最后我们听到的是《D小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这首乐曲从1886年起创作,前后历经两年。其间的几位好友病逝与病危,让这部作品充满了宿命感。四个乐章的丰富音乐语汇表达了作曲家对生命的思考。虽然有悲伤忧愁,但最终依然用强有力的戏剧效果书写了希望。乐曲柔板中的寂寥惆怅和第三段中绮丽的高音吟诵出的热情赞歌形成了大幅度的情绪切换,充满了对比的力量感。对于两位演奏家来说非常挑战。两位演奏家配合非常默契,情绪饱满又充满张力。
最后两首的返场曲,一首优美,一首热恋,观众们在匈牙利舞曲的欢快节奏中体验到了两位演奏家的精湛技艺。小提琴和钢琴迷人的对话将音乐中的细腻情感把握得尤为贴切,优雅精致,又不失年轻活力,带来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https://img.haomeiwen.com/i8531673/eddb7603bc8db1d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