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开始全职的时候,带着孩子到南非与我在那里工作的先生一起生活,我加入了一个群,叫家属群,里面大多数都是跟我一样,因为丈夫工作的原因,来这里陪伴的全职妈妈。常见微信群里妈妈们因为孩子教育的问题开始,说着说着就开始吐槽婚姻里的牺牲。有的辞去了原有的工作,从都市白领变成了一个非洲主妇,内心总有不甘;有的觉得孩子被迫选择离开熟悉的环境,小小的人儿就来到异国他乡重新开始,每次孩子因为不适的哭泣都让人心疼……越说越觉得全是幸酸与泪水
辞职前夕,老同事说:“我听说了你为了家庭要辞职的事儿,你这牺牲很大呀。”我当时答:“千万别跟我用牺牲这个词,这会让我觉得很委屈,感觉到委屈的话,这事儿就不对了。”
所谓牺牲,从字面上解,是指放弃或损坏自己的利益成全了别人的利益。但我觉得,在婚姻里,“牺牲”并不是一个有益的词。我以前总觉得婚姻里有一座天枰,无论哪一方踩重了,都会失去平衡。如果一方觉得是自己做出了牺牲成全了另一方,那么,觉得自己做出牺牲这一方就是踩重了,这桩婚姻已经失去了平衡。婚姻里面仅有的两个人,如果一个是牺牲方,那么另一个就是受益方,牺牲方因为自己做出了牺牲所以渴望得到补偿,如果达不到心理预期,失望和怨恨是自然而然的。因为牺牲方渴望得到补偿,原先的受益方就不得不在某些方面做出退让,时间长了,感恩之心渐渐被消磨,委屈日盛,婚姻也就变了滋味。所以我觉得在婚姻里,很多时候我们用“选择”这个词更优于“牺牲”。
一家人到了一个异国他乡生活,应该是一个家庭的选择。妻子没有工作收入后,家庭的整体收入是减少,丈夫需要更加努力工作去弥补这个缺损,似乎丈夫也没有赚到很多,但为什么你们会来?或许丈夫回国的收入减少完全可以盖过了妻子减少的那份收入、或许丈夫回国对其事业的发展会对将来家庭收入的影响更大。再说孩子,很多人会说孩子没有自主选择的能力,他都是被动的。通过前面的分析得到丈夫回去的可能性小了,那么如果我们不给孩子选择来与爸爸团聚而经历一些不适应,那么就要给孩子选择一个没有爸爸一起生活的童年。其实,在做出选择的时候,每个家庭其实也都有充分的考虑这些问题,然后才有了一家人来这里生活的结果。既然是一家人,那么,在一起不是很好吗?
换个角度来想这个问题,我们不过是重新选择过另外一种生活。新的变化,总是会打破我们的一些常规。这个变化可能带来惊喜;可能需要我们很多耐心;可能让你想要退缩,但也可能为你点亮一片新的天地。不要觉得牺牲很多,其实在这个打破常规的选择里,既有失也会有得,它或者给了你一个机会不按你按部就班的生活,而是换来一种新的精彩亦未可知。有的人按一种方式活一辈子,而有的人不按部就班,可以活出别人几辈子的精彩。
网友评论